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小花文档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材料

谈谈我的阅读心得

原创: 打酱油的白熊

近期一直在想年后第一篇原创写什么题材,思来想去,决定写写自己的阅读心得

选这个题材的原因有三点:

1、很多人在新年伊始立下flag,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多读书,但是却很难坚持下去。

2、有些人虽然能坚持阅读,但每次回想起自己看过的书和文章时,却无法讲出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

3、我在新年伊始也立下了一项和读书相关的flag,所以想此机会梳理下自己的阅读方法。

下面言归正传。

一、加入收藏夹的文章,不等于你学会的知识

记得罗胖在今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说过一句话:我们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在收藏夹里积极向上。

这句话反映出一个现状:人们因为渴望进步,所以会通过大量阅读来获取知识。但互联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我们有限的时间难以全部阅读吸收,只好加入收藏夹,以便需要时查看。

曾经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收藏夹中塞满了文章,总以为有一天会用到。可是在整理时发现,很多文章已经想不起当时为什么要收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读文章时,会将文章分成三类:

第一类,明确知道这篇文章会被用到,会用到哪些内容,会如何使用。

第二类,感觉这篇文章会被用到,但是不清楚会用到哪些内容、如何使用。

第三类,完全不会用到的文章。

对于第一类文章,要仔细阅读,做到把文章掰开揉碎后细细品味。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章的主题。最重要的是,要将文章的思想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

同时还需要摘抄记录文章中重要的段落,记录自己读文章时的心得。在回顾文章时,这些记录会起到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第一类文章不需要收藏,因为已经消化吸收,成为了自己的知识。

对于第二类文章,要像第一类一样阅读。但是之所以我们不清楚如何使用文章,是因为还没有深刻理解,没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

对于第二类文章,阅读要求与第一类相同,区别在于既要既做笔记,又要收藏。

但并非收藏后就不管了,而是需要制定一个周期,定期检查收藏夹。如果检查时发现还是不清楚文章的用处,或者发现文章已经对自己没用了,那么就及时删除。

对于第三类文章,处理方法是读完即可,不需要收藏。

总之,阅读文章,哪怕你能掌握一个知识点,也好过你收藏100篇却记不住内容。

二、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所有讲述阅读方法的书中,《如何阅读一本书》无疑是相当出名的。当然,这本书也对我摸索出自己的阅读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下面来说说我的阅读方法。

1、纸质书or电子书

研究表明,和阅读电子书相比,人们阅读纸质书要更加专注,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程度也更高。但是我本人更喜欢阅读电子书,原因有三点:

(1)阅读场景限制

我每天大部分的阅读时间是在上下班路上,在拥挤的地铁中,电子书相比纸质书更容易携带和阅读。

(2)记笔记便利

我喜欢做读书笔记,这方面电子书的便利程度要高于纸质书。而且,我还有个毛病,就是不喜欢往纸质书上写字,这对于阅读来说不是个好习惯。

(3)可以交流学习

近半年来使用【微信读书】较多,好处在于能看到其他读者的笔记,在阅读当中,能看到他人的思考,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当然,我并不是想表达电子书好过纸质书这个观点。我想表达的是,要想坚持阅读,就要想办法让进入阅读状态成为一件便捷、有趣的事。

打个比方,如果你看电纸书时会为手机中的信息分心,想着刷微博、看朋友圈、玩游戏等,那么阅读电子书就不适合你。因为在看书时,你必须得调动意志力和自己的欲望抗争,这样看书会很累。

2、阅读的步骤

其实,阅读并没有固定步骤,所谓的步骤,不过是养成的习惯罢了。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成就、所处的时代等等。不需要做很详细的了解,只是为了对作者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这样对读者的观点也更容易接受。

了解作者后,便开始看书的目录和序言,目的是从全局把握书的来龙去脉和组织架构,以便在阅读正文时,能够对所读内容与全书的关系有准确认识。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从目录中发现感兴趣的或有帮助的章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阅读过程中,倘若遇到自己已经知道的、不感兴趣的或者没有帮助的内容,可以只阅读首尾,或者采用略读、跳读等方法处理。

总之,阅读一本书最重要的找到与全书主题密切相关的篇章,领会书中的逻辑与思想,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而前面说的了解作者、阅读目录,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3、如何做笔记

现在的阅读类app,笔记功能很强大。不但可以对重点句划线、进行评论,而且还能看到其他人划的重点及书评。

我在阅读时,非常喜欢看其他人的评论,常常会因为看到对自己思想、见识有所启发的评论而开心。对于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悟,结合各自的经历与学识,能阐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是,我发现大多数人的读书笔记,只对章节的首尾处总结性语句划线,而没有评论。这样做读书笔记,恐怕做了后也很难有深刻印象,也不利于对书中内容的总结和吸收。

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思想,使其同自己的经历、认知、知识体系相结合。对于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人,也会因为不同的语句而有所感悟。能打动所有人的语句毕竟是少数,况且我也不相信,每个章节的首尾处,都写的那么精彩,能让那么多人同时产生感悟。

举一个反面例子给各位读者看,下图是我看《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所做笔记的一段截图。该笔记只摘抄了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结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来展开,也没谈到如何将书中的方法融合到自己已有的习惯中。那些阅读原则,很多的我已经没印象了,也从来没用过,更别提有什么体会。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读书笔记呢,我认为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遇到自己有所感悟的语句,划重点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为什么会对这句话有所触动,看到这句话想到了什么,是否跟自己目前的工作、生活、学习相关,是否能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第二种,每读完一个章节,写下通过这个章节学到的知识。注意,这里不是把章节的重点摘抄一遍,而是要把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来使用,我本人更喜欢用第一种方法。读完一本书,在写读后感时,并非是将书中知识点进行罗列,而是查看读书笔记中记录的自己有所感悟的知识点,选择其中的几个,重点来写。

4、一本书应该读几遍

我认为,一本书读几遍,要视书的类型而定。根据我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了解即可型。对我而言,这种类型的书通常是小说、名人传记、方法理论等,通常不会讲述很深刻的思想和知识。我一般只看一遍,为的是了解书中讲述的内容。

第二种是理解内涵型。这种书通常讲述了深刻的思想哲理,或者是对工作、生活有帮助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这类书看第一遍时,大脑会沉浸在大量高质量信息的冲击中,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很难一步到位。所以,需要看两遍,第一遍了解书中的内容,第二遍吸收精华。

第三种是掌握运用型。这种通常针对工具书或是教授某项技能的书。这类书不会规定看几遍,而是要一遍遍地看下去,直至不但理解书中的内容,还能把所学的技能灵活运用。

以上就是我的阅读心得,不敢说是正确的,但是就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比较适合我。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希望读者朋友能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标签:谈谈我的阅读心得 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