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小花文档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关于市教育内审调研报告

去年来,全省各级教育内部审计机构和广大审计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审计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审计业务,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费开支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经济风险,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职能部门作用,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绩,促进了全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教育内审工作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与问题。近日围绕全省教育内审情况特别是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情况,我们开展了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市教育内审基本情况及现阶段实施联动机制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教育内部审计工作逐步纳入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教育审计工作。各基层教育机构的内部审计机构多数在一把手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已基本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审计工作网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从各方面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大教育审计工作力度,加速推进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各项改革,在教育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规章制度、理论研究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总之,教育审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取得的成效

1.上下联动,创建审计新制度

①组织制度:机构健全,保持部门独立性。

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普通高校普遍设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或设有内审职能,配备了专、兼职的审计人员。截止2010年末,市属所普通高校中,设有内审独立机构的所,设有内审职能的所。各市(县)设有内审机构的个,设有内审职能的个,其中部分县市区的县和区设立了独立的审计科。全市教育系统已有专职审计人员人,兼职审计人员人。

为不断提高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内审机构每年都有计划地安排审计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去年来,先后举办了期经济责任审计、计算机审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等培训班,培训审计人员人次。通过培训,不仅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而且大大激发了教育内审人员干专业、学专业、钻研专业的热情,也有效促进了教育审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并且实行了内审委派制度(交叉审计),不同单位之间进行交叉审计,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作用。

工作制度:教育内部审计制度日趋完善

为规范内部审计行为,促进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全市各级教育内审机构从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入手,不断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规范内部教育审计行为、提高内审质量和依法、依规审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实行定期轮审,定期轮流审核财务和会计核算制度执行情况,审核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规定;定期审核资金、资产的真实性、安全性,规范资金往来情况及各项借款情况;变事后向事前审核转变,变事后向事中审核转变,关口前移,以便及时发现隐患,排除隐患苗头;二是实行审计调查制度,审计调查组建立和坚持执行审计工作中的一系列制度,包括调查座谈、走访,收集资料范围、内容、重点、标准、调查工作日记、记录、底稿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调查组情况碰头分析讨论会议制度。每个成员定期不定期及时讨论调查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提高调查的效果。以制度保障促进审计调查工作的质量、效果。

③信息管理制度

充分运用审计软件、校园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实现审计手段和审计方式的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为了调动审计人员做好审计信息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审计信息、审计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制定了信息管理制度。制度中对信息的调查、信息的报送、信息的宣传、信息数据库建立考核等进行了比较祥尽的规定。并且,建立了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编研工作

2.审计科研方面

一是与省级论文评选进行对接,开展市、县论文评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审计科研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科研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成立课题评审委员会,实行审计理论研究课题招投标和评审制度,调动科研工作积极性,扩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二是实行科研人员与业务人员、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科研与调研相结合。我们组织审计科研活动,要形式多样,既要组织专业人才组成课题组,对重点课题进行攻关,又要坚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采取课题招标、举办论坛、开展征文和论文评选、举行专题报告等方式,吸引广大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理论研究,为群众性的科研活动提供多种参与平台。三是注重课题立项和结项两个环节,采取措施控制项目研究过程,从严管理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

3.审计理念的转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势必带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教育内部审计工作适应这一根本转变的需要,必须及时更新、调理依法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创新教育内部审计新思路。

一是由查错纠弊转为咨询服务

传统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审计工作侧重于查错防弊,这种方法属于消极防御,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这种事后检查纠正的做法不能起到堵漏作用,而且无法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单位在整改过程中花费大量精力,但效果甚微,不能杜绝屡查屡犯的现象,审计成果很难为单位接受。随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会计的查错防弊是财务部门自身的一项职责,除专项审计外,审计部门无需作重复检查。在这种审计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仍然延续传统审计,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发挥出来。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效益审计则弥补了这些不足,它侧重于为管理提供咨询和服务,使内部审计工作领域更加开放。因此,由传统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效益审计转型,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由校方被动审计转为主动要求审计

过去,校方被动审计,对审计有一种本能的反感,认为是在“找麻烦”和“过不去”。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实施,现在认识提高了,观念转变了,校方主动要求审计。因为,他们认识到,通过转型,开展控制、管理和风险审计,内部审计可以帮助经营者改善控制、经济运行过程和风险管理,发现风险因素,剔出无效、低效和浪费,挖掘增值潜力,保证单位以一种有效的运作方式实现目标。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管理,审计的内容得到拓展。可以看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是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启动平台。

二、进一步推进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的诉求及对策

(一)进一步推进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的诉求

一是有利于实施“科教兴省”、“教育强省”战略。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科教兴省”、“教育强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同时,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各级各类学校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对外交往日趋密切,资金运行日趋复杂,面临的资金风险也越来越大。进一步推进联动工作机制建设,建立省、市、县条管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网络,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侧应,形成整体行动的工作格局。二是有利于各级教育内部审计机构日常监督。全省各级教育内部审计机构紧紧围绕本单位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在强化规范管理,防范经济风险,提高资金效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还不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要求,审计工作进展不平衡,审计基础薄弱,审计覆盖面不广,审计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审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逐步暴露出一些教育资金使用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甚至出现严重违规违纪等问题。进一步推进联动工作机制建设,可以有效帮助各级教育内部审计机构发挥作用,处理问题。三是有利于内部教育审计长效机制的建立。审计是管理监督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卫士”,是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进一步推进联动工作机制建设,上下层次审计部门经常协同作战,整合力量,加大力度,能够大大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控制及防护功能,对促进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防止各类违规问题及职务犯罪的发生,维护教育经济秩序健康有序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齐抓共管,共同监督,确保内部教育审计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进一步推进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的对策

1.建立与联动审计体系制相适应的保证机制

切实加强对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组织领导,确保转型顺利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建立健全内审机构,有计划地补充和充实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审计机构和队伍的稳定。要建立健全与转型要求相适应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审计转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抓好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尽快培养一批既熟悉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法律、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的复合型业务骨干。内审人员要加强现代审计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尽快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后工作要求。同时,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保证相应的审计经费和设备。

2.加强指导与管理,实现各级内审部门全面联动

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联动内审联席会议制度,即建立由省、市、县三级内部审计部门参加的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审计计划,交流审计情况,解决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审计机关,联席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的职责。联席会议对审计机关提交的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分别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分析审计整改难点,提出重点督办事项,落实审计整改责任;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根据联席会议意见,审计机关将审计整改到位、效果较好的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报本级政府审批销号,会同有关部门对联席会议提出的重点督办事项,加强督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对议定的其他事项积极抓好落实。

二是建立审计情况必报制度。上审下面项目、上级审计机关布置的项目以及一些重点项目审计情况,要无保留地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不得隐瞒、漏报、少报问题;建立审计工作必报制度。对审计项目的管理、审计队伍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情况,包括基层审计局班子建设的情况要及时、真实、准确地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信息要高度畅通,实行重大事项必报制度,基层审计局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突发性事件要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兑现年初制定内审工作计划,对内审任务实行指标分解,明确业务科室工作职责和内审机构项目要求及内容重点、完成时间、年终进行考评奖惩等。针对内审力量相对不足单位,审计机关帮助参与内审并且负责具体指导,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区内审指导和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内审考核机制。完善内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加强考核力度,年终采取内审机构自查、互查与审计机关组织检查相结合方法开展评优活动,针对我省在内审理论和实务研讨中的薄弱环节,加大对内审论文、内审信息、内审成果转化利用、内审先进典型的做法、经验的总结提炼等在内审工作考核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我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3.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提升联动审计工作的成效

交流信息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在交流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网络化”,逐步将审计信息资源数据库与相关政府机关、金融监管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尽快实现国家审计机关之间、政府及有关部门与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联网,建立起一个内外交流、上下沟通的信息渠道,确保审计机关的信息畅通;二是“数字化”,加速实现审计信息资源的电子化,信息化,建立审计信息资源数据库。更加方便、快速、高效地进行相关信息的检索、查询及传输,以促进审计信息资源的更深层次应用。三是“公开化”,在审计机关内部设立查询部门,试行有限度公开审计信息资源的查询、披露机制。从事不宜联网共享的审计信息资源的查询工作,同时动态维护、刷新审计信息资源数据库的运行,保障联网数据的正确传输。以网络为基础,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用于审计机关及时发布各种审计信息,给审计人员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各种信息提供场所,促进审计人员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

整合审计信息资源。全省审计机关要把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水平,作为整合审计资源的重要措施。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加强局域网建设,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建立被审计单位数据库、法规信息库、审计档案资料库等各种数据库,促进各种审计资料全方位的整合和充分利用。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尽快实现同级审计机关之间、政府及有关部门与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联网,建立起一个内外交流、上下沟通的信息渠道,确保审计机关的信息畅通。

交流人力资源,发挥聚合效应

人力资源是审计资源的主体,是第一资源。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按照目前我省机关机构改革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大幅增加编制显然是不可能的,其出路就在于科学整合人力资源,即大力加强学习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审计人员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审计人员结构的改善,弥补审计人员数量的不足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缺陷。第一,建立审计人员终生后续教育机制。首先,坚持扬长避短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集中人员分层次、分专长进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其次,通过审计业务交流,分析典型案例和召开理论研讨会等方式,来提高审计干部的业务水平。第二,建立精心培养的育才机制。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办法,积极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传帮带”,使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得以拓宽,知识层次得以加深,从而带动了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可采用“以审代训”的方法,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省或市定项目的审计工作,不断丰富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第三,确立科学安排审计人员的机制。建立“因人定项”和“因事择人”的管理机制,彻底打破目前行政科室人员管辖,根据每个人的优势,重新组成审计组,形成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的适度分离;其次,还可以加强审计人员的内部流动,使审计人员能全面掌握审计业务知识,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交流技术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整合审计技术资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传统的审计技术手段正面临着现代审计手段的挑战。整合审计技术资源,就审计的发展趋势来看,是整合审计资源中层次最高、难度最大的环节。特别是对基层审计机关,有很大的局限性,结合我省审计机关的实际,在交流技术资源中,要着重抓好“三个结合”。第一,传统审计手段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在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两种手段的整合中求效率。第二,传统的审计技术与现代审计技术相结合。使以帐项基础审计为主的经验式审计方法,逐步转向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以业务循环审计方法逐步取代传统的分项审计方法,避免不同的审计人员对同一审计项目的交叉审计,提高审计效率。第三,是审计基础理论创新与审计实践运用相结合。审计基础理论研究要十分重视解决通用性研究和个别性研究的关系,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针对性的关系,注重经验的积累、总结和分析,用审计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审计实践,使审计基础理论创新作为最先进的审计资源,在审计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更大的资源价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