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小花文档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调查报告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合集七篇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合集七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一起来参考报告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学生

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

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

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三、当前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

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社区环境的调查,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二、调查范围:

所在小区、街道、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

四、调查情况

通过对小区、街道的调查,我发现造成小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街道两旁的垃圾箱,不仅影响小区形象,而且造成大气污染,很多垃圾溢出了垃圾箱,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小区的大气污染同样不可忽视,小区的附近有一家烧烤店,每到晚上,空气中弥漫着油烟,使整个小区笼罩在阴影中,白天不时有小贩在小区叫卖。

社区的管理还不够严格,没有人定期对社区的环境进行清理。

五、结果分析

以上结果显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是主要的原因。多数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不自觉的乱扔垃圾,吐痰,对于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更是熟视无睹。对于保护环境的活动也未能身体力行地参加。

其次,餐厅、烧烤店的任意排放油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垃圾填满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降解,使得土壤板结,影响居民生活。垃圾焚烧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

再次,政府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能下达到各阶层,环境保护部门整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工作的整体进度。

最后,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质有差距,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措施不同,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环保工作的难度。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我们当代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消费群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次调查是以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对象,着重考察其日常消费情况。也许我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为考察福州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学生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做的此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xx年1月3日通过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在福建农林大学下安区桃

四、桃六宿舍楼下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对50位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

(1)有的同学宁愿节衣缩食,仅仅为了一部现时流行的手机。男同学主要在名牌服饰或名牌运动鞋上花销大;女同学通常买名牌衣服或名化妆品,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向同学借钱购买,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不过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

(2)在调查报告中,52%的同学在“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中选了质量,24%的同学选了价格,14%的同学选了名牌,10%的同学选了其他。由此可见,质量、价格、品牌是影响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3)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 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

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

2、作为学生但节约意识淡薄

(1)伙食费。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常参加的部门聚餐或同学聚餐、同学生日等。

(2)购买服饰或护肤着装等形象的费用。作为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普遍现象是男生不买则已,一买就买最好的,品牌的。女生是一买衣服护肤品就不停,有些衣服买了对它三两天热度,过几天就在淘宝上对其他衣服感兴趣了。

(3)通讯费用和恋爱费用过高。根据调查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500--1600元之间,月消费在40-150之间,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另外,社交活动(包括谈恋爱)已成为大学饿得一项必修课。从调查看,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交通(异地恋)、逛街、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同时,有的学生是因为远程恋爱或同学朋友在外地的,煲电话粥是经常的事,这导致他们的通讯支出超过了平均水平。

(4)其它消费。据调查,有许多男生都有吸烟的习惯,所以有部分花在买烟上。而女生则多花在化妆品、护肤品、零食上。

3、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1)调查统计发现,当前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以及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只有较少部分学生是通过打工、兼职获取生活消费。学生的消费来源出现多样化的特点,但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常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学生们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由此可见,当代学生还没有真正实现自立。

(2)在问卷中问道:当钱不够用时的解决办法。自己存钱的占12%,直接向父母要钱占46%,向别人借了再说占28%。从上面的数据中可知学生们的自控能力还是可以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没钱时直接向父母要或向别人借,说明他们的储蓄观念淡薄,虽然不能批评他们的不对,但学会控制自己的消费也是非常必要的。

(3)在消费态度上,过半学生愿意打工。部分农村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兼职打工和奖学金等途径来获取部分收入,补贴日常开销。

(二)调查问题分析

1、调查结果表明,理性消费是学生消费的主流,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消费呈现多层次化。但部分学生存在消费误区,,消费方式中存在毫不在乎肆意挥霍,同时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同学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模仿式消费行为中自然会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这样你追我赶,相互攀比,导致了高消费不断升温。

2、在消费结构上基本合理,但娱乐性消费在增长。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包括饮食、交通、通讯等,其中主要是用于伙食。学生在月消费有剩余的情况下,倾向于将剩下的购买物质品,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相对而言,学生伙食消费的比例在下降,而在休闲娱乐、旅游、通讯以及其它方面的消费比例在上升,特别是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内容基本都是恋爱、看电影、玩游戏、上网等等。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很容易助长学生群体中形成铺张浪费、追求享受、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而且往往会耽误学习,严重影响学业和成才。

3、家长的过分溺爱促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念。一部分学生因其是独生子女,父母不限制子女的生活费用,造成子女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水平较差同,为了面子奢侈地消费,父母为了能让孩子上大学、让孩子过得好竭力满足子女。同时,长期性,众多的网吧、KTV 等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学生的消费。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现在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受到外来价值文化的熏染,商家媒体不断推销和吹捧的消费行为冲击着学生的消费观念,影响他们的消费倾向。

三、建议

(一)学生自身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努力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做到计划消费,杜绝“月光族”的形成,有自己的储蓄。

2、注重培养自己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

(二)父母应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

家长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要用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影响孩子,教他们花钱的方法,及时过问子女对钱的使用情况,做到心里有数,不要任凭子女花钱,把好防止奢侈消费的第一道关。并且以身作则,杜绝不良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孩子合理消费。

(三)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引导教育

1、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2、我校应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 一项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水平和其他同龄人的消费有一定的了解,督促自己做到不乱花钱,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使整个校园都能有一个良好的消费风气。抓好学生行为培养,引导学生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鼓励他们要自觉追求有利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涵养,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四)社会要规范学生市场消费秩序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社会在满足学生消费市场需求的同时,应规范市场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消费环境,使我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责任感,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四、结语

本次调查让我问对当代学生的消费观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对当代学生的消费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对我们的现实消费有很多的现实指导意义,能让我们更全面,更实惠,更经济的消费。从问卷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些消费上的问题等待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学生活中注意花钱的节制,注意节约,该花的地方不要犹豫,不该花的地方尽量节省。同时,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处的校园环境以及该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得我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和一般社会青年的特点。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虽然这次调查的只是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的学生,范围不是很广,但我以后会努力扩大调查的范围,努力为研究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提供参考。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唤起全社会对于学生消费问题的关注,为引导学生合理消费,提供来自我们学生自己的意见。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目的

当今的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加上学生青春阳光、追求时尚的心理特点,而网络购物的时尚性和快捷性正符合学生的心理。为了了解当今青年学生的网上消费的情况,更好的发展学生良好健康的消费观念,以及了解学生网购行为以及他们对网购的看法,对在校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进行了网购情况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本次调查共发出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份。其中女生26人,男生14人。相关数据显示:其中大一学生中有9人进行网购,比例为22.5%;大二的有15人,占37.5%;大三的有11人,占27.5%。只有5人从没有过网购经历,占12.5%。

2、本次调查中,同学们的网购消费水平数据显示,每月一次的有9个,占总数的25.7%,有19个的同学每季网购一次,占54.3%,每年一次的同学有5个,占14.3%。还有2个,5.7%的网购达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购物的平均交易金额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间的人数都占总数的45%,其他金额范围分布较少。

3、经调查,学生网购商品中,服装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5%,其次是数码产品27.5%,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5%。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4、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6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所有同学都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80%的人以后会尝试网购。

5、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购物方便快捷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0%,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网购产品种类多样,可以对比从而挑出性价比高的商品。而在众多学生选择的购物网站中,有57.1%的学生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0%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有些商品质量较差,占30%。

7、同学们网购为了安全性考虑,付款方式一般都采用支付宝,占比例的60%,货到付款占22.9%,网上支付占17.1%。

三、学生选择网购的原因:

1、学生的追求时尚性,他们跟随时代趋势。而且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网上购物使学生寻求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2、学生一般没有过多的闲置资金,所以总想在网上淘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网购的价格一般比市场上亲自买要便宜;

3、网上卖家更多,选择余地更大,能够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4、学生大多熟练使用计算机,对网购容易接受,而且引导潮流,如今网购就是时尚的潮流;

5、网购方便,不去自己花太多时间逛商场,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四、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

1、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网上购物平台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就使得同学们在网上购物时容易被欺骗,有时候会买到假货,得不偿失。

2、学生的金钱大部分都来自于父母,由于网上购物的便捷性和时尚性,使有的同学花更多的钱更频繁去网上购物,甚至形成“网购瘾”,造成生活费的高度开销。

3、网络上的商品有可能描述不清楚,当事人不能够亲身了解商品的质量,当买到的商品与自己期望的不一致时,较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五、对策分析

1、学生要学会理性购物,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里面的信息不一定是真实的,当在网上购物平台购物时要细心谨慎,注意对商品的真假鉴定,防止被骗。

2、在网上购物时,要货比三家,了解每一个细节,购买性价比最高的网络商品;当购买比较贵重的数码产品时,应当去实体店购买。

3、网上购物平台管理方也应该加强对网络购物环境的整理,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购物环境,让广大买家更能安心淘宝。

六、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学生在网上购物已经形成一种流行趋势。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选择网上购物。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一定会吸引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青年学生具有追求时尚和容易从众的心理特点,而网上购物的快捷性、时尚性,又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在校学生选择在网上购物。但是由于网络本身存在的弊端,网上购物存在安全隐患是不可忽视的,若操作不当或遇到非法分子,就会受到欺骗,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网络的普及,使得我们的沟通和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我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步网络化。据调查,学生是社交网络的主力军,活跃度颇高。前,有调查显示,学生每天都会使用社交网络,使用时长普遍在1-2个小时。学生在社交网络上主要活动是浏览新闻、微信、微博等等。

积极影响:

一、促进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受到周围群体及媒介的影响,当代社会互联网的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学生借助社交网络沟通联系、发布状态与日志、上传照片、发表评论等,能够使得学生在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相似的群体中进行互动,推动学生融入社会。

二、扩展生活空间

社交网络在学生群体中日益壮大,为学生提供了更宽广与便利的交流学习平台。通过社交网络多渠道,学生能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时事政治、新闻热点、娱乐社交等信息,同时参与话题互动与评论,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

三、满足多样的心理需求

社交网络极大地满足了多样的心理需求。基于社交网络的强大功能,学生可以通过状态、日志、图片、聊天语音等方式表达自我、宣泄情感;社交网络的互动性满足了社交需求;大量的资讯信息与好友动态满足了学生的求知与好奇心理;分享与转发功能满足了“炫耀”心理等。

四、增强幸福感

由于社交网络加强了人的视觉与听觉信息、弱化了面对面的交流、减小个性害羞的学生压力,使得个性害羞的学生在网上敢于表露自我,有助于自己的社会关系,提高自身幸福感。

消极影响:

一、现实社交障碍

学生对社交网络过于依赖时,其现实社交的焦虑感增加,出现回避与苦恼的情感反应。学生习惯于通过社交网络与外界沟通,形成了网络交际圈与特定的网络表达,在现实社交中容易出现表达失灵的情况。

二、心理依赖

学生经常在上课时间玩手机,有部分学生玩手机频率高、时间长,不断地进行好友状态查看与朋友圈刷新,难以自控。一段时间内未接触社交网络就会感觉与世隔绝或者很难受,内心十分不舒坦,对社交网络极度依赖,并影响了自己的学生

三、价值观念影响

学生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错误或偏激负面的观念可能影响他们的判断力,相对就把自身的正确价值观给抹黑了。此外社交网络所关注的话题大多八卦娱乐,较少关注社会国际政治问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与社会格局和社会实际脱轨,对学生以后适应社会带来了障碍。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

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xx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xx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学生们欢迎,可见,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 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调查小组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初中生 逆反心理

一、问题的提出

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黄遵宪纪念中学的学生生源地复杂,学生都是经过重点学校筛选完后进入此校的。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可能是由于本校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然而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这正是本次调查初中生心理现状的目的。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以便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调查对象是黄遵宪纪念中学初一6个班的同学,总共235人。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发放给学生,然后将卷子回收,统计。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

,初一阶段的学生42%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占了68%,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55%,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93%,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的占59%,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86% 。

2、分析:

从心理角度说,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成人感较突出,但却缺乏涵养,往往会过分地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的需要因不能满足而感到受挫时,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而这种怀疑与敌视态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总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我们平时观察不够,未能发现或观察到了却未作细致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罢了。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在学习、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现渲泄反感情绪。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

1)学校教育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不当行为的确不容忽视。根据调查卷的反映,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教师行为有:重复哆嗦,随意拖堂,教法陈旧,作业过量;偏爱优生,漠视差生;随意停课,体罚与变相体罚。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误作早恋看待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

2)家庭教育因素。

据调查卷的反映和观察所见,易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长行为有:唠叨、贬斥、打骂;擅定考分指标;家庭纠纷,夫妻离异;此外,强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参加名目烦多的校外补习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

3)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身心发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动复杂而激烈,常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心理需求与现实的制约矛盾日趋突出,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其次,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衣食玩乐条件优越,缺乏磨练,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来挫折内化为前进动力,也是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

四、建议

1、学校教育方面:

(

1)以师爱作为培养师生情感的桥梁,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

师爱是教师情感交流的核心,教师必须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待学生一定要有真挚的爱、由衷的情,并表现出极大的关怀和期望。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在消除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耐心教育,去赢得青少年学生的信任,以真挚、友好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

2)多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工作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2、家庭教育方面:

(

1)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包办为监护的方式。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生理发生许多变化,心里也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对父母的反复叮咛,包办,代替感到厌烦。他们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把目标转向自己。从外貌,性格到别人难以察觉的内心世界,都要自我审视。往往崇拜偶像,如电影,体育,歌坛明星。

(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力,与孩子商谈,平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错的。

(

3)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有尊重理解的氛围,父母与孩子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导。

3、学生自身方面:

(

1)学会理解

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其实这均为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度去理解,也就不会逆反了。

(

2)把握自我

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是要尽力克服自己,要认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要与他们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多多沟通。

(

3)学会适应 要提高心理上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尽自己所能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的努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