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小花文档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 其他范文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版电子书八篇(模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版电子书篇一

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能够运用方法读通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这篇课文,我首先以破案子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一回警察,当一回侦查官,在破案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这一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引出今天的课题-找骆驼,和一个老人去帮一个商人寻找一只骆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是学生自我学习。首先是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认识和熟悉。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简单地讲述课文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引出课文的主角商人、老人、骆驼。此后,我将这课的几个重点的字词以小黑板的形式展出,三年级的学生字词教学仍是重点,注意其中几个字的读音和写法如忿忿、跛、驮等。

简单的字词教学后,进入文章的品读过程。和学生的一段对话引出故事的起因-商人的骆驼丢了很着急。这段对话重点在于朗读指导。商人的着急,老人的稳重,不紧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现。

随后,我以一个问题引出老人的发现老人没有见过骆驼这么会知道骆驼的去向呢?学生思考交流。黑板出示相关句子老人看见什么了老人知道什么了。在熟悉老人的观察和发现后,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两种句式进行转换,如:因为老人看见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之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再进行句式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熟悉了骆驼的特点,也感受到了,老人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经过老人的分析,商人果然找到了丢失的骆驼,这里穿插一个小练笔商人找到骆驼在回来的路上又遇见了老人,他会对老人说些什么?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老人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分析的人。结合板书和导课时的案子,使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做细心的人。此后进行角色的扮演,朗读课文,将课文的重点进一步的巩固。

在此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如:导课的过程,语言过于繁琐,没能抓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指导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转换过程中,学生在一开始没能很好的进入这个状态,难度太大,可以以简单的生活中的句子进行铺垫,从而使学生对这种句式有更清楚的认识。

每一次教学的深思,都是一次改进的起点。不断地发现和完善自己!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版电子书篇二

匆匆忙忙上完了开放课,感觉很惭愧。从教八年居然从来没上过第一课时的公开课,特别想尝试一下,可是感觉把实际教学搬到公开课上,还是不行的。第一课时讲究初读课文,疏通文章,重点讲解相应内容,再穿插识字写字教学。但作为三年级的教学,重心放在哪里很重要,而怎样帮助孩子理清文章的脉络是个难点。备课时,我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进入自主识字的阶段,对于生字词语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学。如果孩子对生字的识记和朗读有困难,那么更不应该放在一起教学,随文识字的效果会好些,主要是为了分散难度。如果在朗读中发现某个孩子有难词不会,可反复让他练习此句的朗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我在课堂上对生词进行集中教学处理,当时的目的是检验孩子哪些字词还有困难,在具体讲解课文时再做具体指导,再给孩子一些时间去读去记。一方面检查预习的成果,一方面对孩子的知识疏漏有所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时,自由读、小组读、带读、齐读,字词学习的时间放了15分钟,占去了大量重点讲解课文的时间,使课文第二段的讲解没有完成,总的感觉练习时间过多,对三年级的孩子实属多余,后面具体课文讲解时还可具体强化。

孩子在预习课文时,收到的关于赵州桥的知识是相当零散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将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有效的树枝链,因此,我请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你了解了哪些关于赵州桥的知识或信息?有的说:我只知道赵州桥在河北省的洨河上;有的说:我知道赵州桥非常雄伟;还有的说:我知道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搜罗的信息点即多又分散,是我把信息根据段落归纳整理、并板书的。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我的板书复述第一段的内容。可是整个过程下来,还是感觉信息零散,学生在头脑中还是不知道这些信息是怎么组合起来的,为什么这样组合?课后想想,这样的方式是可以的。但一般是在课文学完之后,将写有赵州桥信息的纸片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列组合,并让他们说说为什么,从而感受文章的构成。

这是一篇老课文了,从结构上讲有很强的严谨性。第一段介绍赵州桥的基本情况;第二段介绍赵州桥的雄伟、设计特点及坚固;第三段介绍赵州桥的美观;第四段介绍赵州桥的历史意义。与其零散地自主学习,不如逐段学习,挖掘每段的要点,待文章学完后,让学生自主发现文章构成的绝妙,对今后的写作有所指导。

经过一番思量,我觉得第一课时在读通课文,明了文章基本架构后,可以先重点学习第四段,让学生读着课文体会赵州桥的美观。可以让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让学生看看真实的赵州桥栏板上的图片,让学生也来描写、扩写双龙戏珠部分,让双龙戏珠的图案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也为赵州桥出一份力。第二次改进设计试教后,比第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兴趣浓厚,各抒己见,尤其是扩写部分更是精彩纷呈。

一个孩子这样写道: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只见两条龙各不相让,他们挥舞着锋利的爪子,一齐向前抓住明珠,可是明珠光滑剔透,亮光一闪让两条龙顿时睁不开眼睛,珠子又向下落去。

还有一个孩子这样写:最精彩的要算双龙戏珠了。两条龙围着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似在玩耍,似在抢夺,活象一部电影。一条龙伸出前爪,大吼一声就要抓住明珠了,另一条龙一个转身,巧妙地用龙尾一甩,明珠脱手,弹向空中。他们就这样你争我夺、你戏我耍,玩得很高兴。

学生的文字充满着自己对双龙戏珠的想象,自己对古代桥梁建筑的欣赏。

我们中段课题组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评价方面展开研究,我主要研究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内容。经过两个月的实践,我发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比教师直接评价更来得有效,学生更在乎同学怎么看他。三年级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竞争,是一种很好的催化剂;同时,家长参与课堂评价也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大有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版电子书篇三

1、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2、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3、写完之后读给同学听。

1、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2、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能够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刘新同学喜欢踢足球、李晓华爱好汽车、王思宇喜欢异想天开。他们都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学习例文:

1、自读3段话,了解意思。

2、你对哪段话感兴趣,先读一读,再说说它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通过哪几个事例把第一句话的意思写具体的。

(喜欢哪段话就读哪段话。以第1段话为例来介绍这段话是围绕我非常喜欢踢足球来写的。通过两个事例把这个意思写具体的。)

3、说说这3段话的写法。(先介绍自己有什么爱好或特长,再用具体事例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三、指导习作:

1、想想你自己有什么爱好或特长,有什么事实来说明。(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特长)

2、在小组里说一说。

3、试着写一写,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一改。(自读自改。)

4、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班内读一读,讨论如何改进。

5、在小组里读一读,请大家帮助修改。(集体评改。)

四、课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并练习了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五、作业:把自己写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请家长提出修改建议。

习作

对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的习作进行评改,使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话,并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对习作进行评改。

指导学生,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具体。

优秀段落5,待改段落1。

一、展示优秀作品:

1、挑选几份写得好的段落请作者读听。

2、大家评议这些段落写得怎么样,好在哪。(评议: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话,并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二、集体共同修改一段话:出示这段话,请大家自读并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1、不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话。

2、意思写得不具体。

3、意思表达不清楚。

4、有错别字和病句。

三、自己修改习作。

四、作业: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版电子书篇四

说明:

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山行》和《枫桥夜泊》虽然都是描写秋天,但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却大相径庭。学生能体验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绪变换吗?能在自己的习作里试着感受景物的情绪么?为了便于比较,把练习一的《夜书所见》提上来,故成古诗三首。

1、检查,能不能把诗读得像唱得那么好听(读出平仄:一二声尽量拖长,三四声力争短促)。

2、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教室里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这三首同样描写秋天的诗也大不一样。请你拿起笔来,用心地圈圈点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很惊讶,一个学习不踏实被我连罚了三天作业的孩子,脱口而出:《山行》的作者非常高兴,《枫桥夜泊》的作者非常难过,不,伤心,不对,忧愁;《夜书所见》的作者也很高兴。

我追问:他对谁高兴?

一个学生加以补充:他看到儿童在玩,感到很开心。根据他的补充,我在黑板上板书了高兴、忧愁、情趣三个词。

接下来,学生找出了地点的不同:山上、船上、篱笆旁;时间的不同:傍晚、半夜、晚上;

作者的不同:杜牧、张继、叶绍翁以及朝代的不同。最后一点,班级里有笑声传出,潜台词很明显:这么小儿科的东西也讲。我把孩子的情绪转了一下:这的确是幼儿园小朋友都能找到的区别,但是却非常重要,你们知道吗?于是,作者以及朝代也被我板书在黑板上。

我非常惊喜地发现:通过昨天一节课的唱和练习,仅仅是平声(阴阳)拖音仄声(上去)短促屏息存气语义不断的小技巧,诗的情绪不需要多讲就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么我们从哪些字、哪个词读出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呢?我让学生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按照唱(读)、看、听、摸的方法,用心体验诗的情愫。

读诗是有技巧的。你看,我们像唱歌一样读诗(读出平仄的代名字,在班里地球人都知道),一下子就体验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如果你再按照看听摸的顺序,你就能抓住诗的灵魂了。请你任选一首诗,试试看!

我进一步对他们作了解释:诗是可以看的,首先找一找,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诗是可以听的,再用耳朵听一听有哪些声音;诗还是可以摸的,还要用你的皮肤摸一摸诗的温度,这样,你就能通过文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

当我们把感官投入诗行,我们才会真正发现诗的凝炼与传神。当我们从寻常的事物品味出不寻常的诗意来,我们才会领略到诗人借奇妙的联想与比喻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

且让我们从心灵的窗口开始吧:

《山行》,可以用眼睛看到哪些快乐因子呢?在我的追问之下,学生的答案越来越具体可感起来:寒山,悠远的寒山令人心旷神怡;石径,弯弯曲曲直通山顶的石径,倾斜的感觉显得山更高了,更神秘了

接下来,帮助学生发现白云的浓厚与深远可煞费了不少功夫。

师:你看到了哪里的白云,什么样子?

生:山顶上、天空中、半山腰、包围着别人的房子,飘飘悠悠、很浓,到处都是

师:伸出手臂

生:手臂就被白云裹起来了。

师:抬起脚

生:脚就一下子失踪了。

生:脚就被白云淹没了。

师:我忽然想起了一个字:仙。透过偏旁,你发现仙人就是生活在哪里的人?

生:生活在山上。

师:他们有什么本事?

生:能长生不老,会腾云驾雾

师:是啊,象孙悟空一样。杜牧这时候身在哪里?

生:在半山腰,被白云包围起来了。

师:是啊,他也成仙了,做仙人了!

一个学生提出异议:老师,云彩都是慢慢升起来的,怎么不用升旗的升,而是生命的生呢?

这是一个难点,我不禁为他的问题喝彩:是呀,是不是杜牧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区别呢?

学生一片沉默。我让他们做做白云升起的动作,又让他们用生字组词。一部分学生组出了生日、生气、生长等词语,我大喜,问他们:出生的那一天之前,小孩子存在不存在?生气之前有没有怒火?

聪明的孩子一下子恍然大悟起来:白云生处,就是走着走着,一不留心周围就被白云包围起来了!

我紧追不舍:谁被包围起来了?

生:生活在云雾中的仙人;还有杜牧自己。

生:那些人房子冒出的炊烟也成了白云了。

师:让我们想象一下,在那白云突然长出来的地方,该是一种什么景象?

生:幸福、悠闲、自由自在、神清气爽

师:这就是一个生字帮我们看到的世界!用升能看到吗?用深能看到吗?这就是古诗语言精练的魅力!

相较而言,那燃烧的枫叶,那敢于二月花媲美的生命力,竟然被学生们看得一清二楚。其中一个孩子尤为精彩:我看到了像某某那么俊俏的枫叶!大家注目望去,呵,某某今天赫然穿着一件红得化不开的体恤!

雷动的掌声掩饰不了师生的困惑:坐,怎么就成了因为了呢?停车坐爱杜牧可真会享受,连上山也要人抬着!他不就是坐着嘛!没有来得及查阅工具书,我还真回答不出来这因为的义向究竟怎么发展来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学生听。他们听到了嘹亮的山歌,过了一把神仙瘾;他们摸到了皮肤的凉爽:尽管寒山,尽管霜叶,尽管傍晚,诗人却只有舒适,只有尽兴,只有依依不舍,只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却大不一样。

看到的是甚么呢?渔火,只有渔火,点点滴滴,也许没有画上的那么多,那渔火,只是张继一个人船上的。但是渔火的寻找很艰难,月亮、乌鸦、白霜、枫树、寒山寺,什么都是他们可看的东西,班里一下子出了那么多的特异功能。一番理性剖析之后,月也黑了,霜也不见了,江枫也消失了渔火之外伸手不见五指,夜黑得怕人。

那么,一片漆黑之中,又听到什么了?是钟声,一声声传来,让人无法入睡。更可怕的,还听到了乌鸦的叫声。这时候,我补充了民间喜鹊与乌鸦不同的象征色彩。乌鸦啼叫,往往就是灾难的代名词啊!空气中有点不安的感觉,涩涩的静,孩子们一下子凝重了起来。

再摸摸吧,用自己的皮肤摸一摸,什么感觉!冷!牙齿打颤的冷!孩子们夜里被冻醒的感觉联想出来了,诗人的衣服也很冷!从里到外,连诗人的心都是冷的!原汁原味的冷让他们朗读的声调很低沉,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是他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一江春水向东流式的哀愁!

蔓延的低沉下,一个孩子大为不解:老师,我不明白,他好好的不在家里呆着,为什么半夜里要坐在船上呢?

我循着他的思路,课堂,开始了峰回路转:唐朝是一个游历的年代。男子汉要外出寻找功名,往往一走就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而且没有火车飞机,没有汽车自行车,没有手机,也许写好的信都不知道该让谁帮着寄。那个李白,就提着一把宝剑常年在外,家里几十年都没有他的消息。让我们设想一下,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愁的什么呢?

生:他从家里来,想去做官,他思念自己的亲人了。

师:比如,妻子、父母

生:孩子。他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生:他从家里来,想去寻找一个很长时间都没见面的朋友,可是却找不到他的朋友了,他很担心。

生:他想写一首好诗,可是怎么都写不好,他半夜出来找灵感,可是就是找不到。

生:他在外面呆的时间太长了,他想回家了。

学生再也想象不出来了。我继续提醒:请注意他生活的时代:所谓晚唐,就是唐朝马上就被别的国家给消灭了,到处都是兵荒马乱,人们都吃不饱,就像现在的伊拉克一样,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生:他在担心人们的安全,担心人们没有东西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没命了。

生: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安全的。

没有忧国忧民,学生却在张继浓的化不开的愁绪里读出了生命的脆弱与孤单。这,就是生命的某一种律动啊!

第三首诗学生自学之后,我问学生:一样的秋天,一样的枫叶,一样的寒霜,怎么在不同人的眼里,他们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学生再一次沉默了,过了老半天,一个小女孩儿怯怯地说:诗人的心情不一样,所以他们看到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

好一个心情不一样,东西就不一样,这就是写好作文的窍门,这就是上帝的密码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大自然的感情就是你的感情啊!让我们永远睁大自己婴儿一样好奇的眼睛,用一颗诗人的心去拥抱周围的世界吧,你就会像他们一样,在平平常常的事物中找到只属于你一个人的感觉!

学生能理解这番话吗?我不得而知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版电子书篇五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版电子书篇六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将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在这节课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以给予为主线,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通过一个问题: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去统领全文。主线明了了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愉快了。

其次是在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导向上,把评价语言与课文内容及生字词结合起来,在老师的激励下,课堂上小手如林,学生也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

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可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着不少需改进的地方:

一、词语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有效方法

如兴高采烈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还可以通过换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等来体会孩子心情的愉快。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

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有位孩子说到我很惭愧,如果我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其三,对于孩子情感的激发,要从孩子的生活入手。

可能孩子们对于国外家庭的生活缺少了解,所以对于课文中的故事缺少亲近感,难以激起心灵的共鸣。

鼓励孩子们课前多多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应该是个不错的办法。当然,让孩子们从更多的课外阅读中,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体会更为复杂的人物情感,则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最高明的举措。因为在课堂中,那些阅读面比较宽广的孩子依然能逐步接受老师的指导,较快领会到文章的思想情感。

如最后,当老师问:这样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一些学生便能在文章内容的启发下,发自内心地说出:这样的给予树应该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应该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版电子书篇七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编故事。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习作兴趣。

3.能够语言通顺、内容具体地把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把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事写清楚。

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幅美丽奇特的图画,师伴着轻松活泼的音乐描述画面。看,贪玩的小猫,调皮的小狗,可爱的小白兔正在捉迷藏,他们玩得多高兴呀!淘气的小猪沿着彩虹飞到了天宫。一支画笔可以给穷人以衣食;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宝库的大门大自然里五彩缤纷的画面,社会生活中离奇生动的情节,都是童话创作的源泉。这些美好的事物,你们喜欢吗?

2.交流、想象

在这些美好的童话以及同学们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们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讲述故事的内容和感受。

1.听故事想象。

师绘声绘色地讲《萤火虫和小星星》的故事。

师生对话、交流。

话题之一: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有的复述故事,有的抓住语言、动作和关键词句说故事,有的创造性地说出自己听后的感受。

话题之二:你们是怎么听的?说说自己听的方法。

生:一是听出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二是边听边想象画面,让自己头脑中有一个鲜明的形象;三是听出重点和故事说明的道理。

2.编故事想象。

刚才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听懂了故事的内容和要说明的道理,可是那毕竟是别人编的童话故事,下面我们也来试试自己编童话。这里有个故事的开头,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结果怎样,结果怎样呢?

开头是: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出去玩耍,发现一只小鸟从树上掉下来受了伤,小鸭子想帮助小鸟

(1)小组互说。要求人人都发言,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创意。

(2)全班交流说。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评一评、议一议。

(3)创造性地说。师生可点拨补充。

1.明确要求,自主拟题。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1)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做主人公。(2)重点想象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事。(3)主人公不宜过多,题目应简洁,如:《猴子新招》《小白兔与长颈鹿》《黑熊爷爷病了》等。拟题方式仅供学生参考。同学们相互交流自拟题目。

2.自由想象,完整叙述。(生介绍自己的故事,其他学生补充。)

3.放手试作,创新表达。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用笔写下来,相信你是最出色的童话大王。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版电子书篇八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

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了故事梗概,划分了大的段落,从而让学习分成阶段性。把教学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在初读领悟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要线索及文章的内容也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都设置了学习检测题。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一天天长大,我还让一个学生在讲台前跨步比试了一下。课堂气氛就活跃多了。

后来让学生讲述周围的事物都在变化,她们都能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变化说出来。而我因此就引出了一个故事,怎样依据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做事的方法。因为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道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我所举的例子,明了只有随机应变才能做好事情。

整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不足的是:感觉课堂不够热烈,没有高潮掀起。另外,我的导语比较平淡,没有很多的修饰、点缀。教学时问题解决可以采取多元化模式,如分小组讨论或是其他模式,效果可能会更好。

标签:2023年 年级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反思 电子书 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