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小花文档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 其他范文

2023年庐山的云雾课后反思实用(九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庐山的云雾课后反思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学习本课时,利用云雾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课文中描写云雾的动人画面,接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有的同学说云雾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有的又说云雾像一泻千里的瀑布,还有的说像一尊女神。课件画面的展示,学生想象力的开发,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在感性的画面、音乐声的刺激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油然而发,喜爱之情全部融入朗读之中。另外,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课文的图片,让学生对庐山的云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太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师: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正是有了千姿百态的云雾。它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学生自读第二小节,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

生:(边读课文边画。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的不同,所展现的云雾也有所不同。)

师:(教师巡视,同时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出云雾的一种姿态。)

(黑板上的学生和下面的同学都在绘画。)

师:你们都画了什么呀?(教师指着黑板上同学所画的内容)

生1:我画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雾。这些云雾就好像一条条的玉带,系在了山腰间。

生2:我画的是山顶上的云雾。这些山顶上的云雾好像一顶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顶白色的小绒帽,所以我把云雾画成了帽子的形状。

生3:我画的也是山顶上的云雾。

师:同学们,他们画的好吗?

生1:他们画得都很好,看着他们的画,我仿佛就看到了庐山的云雾。

(三位同学都露出了笑脸。)

生2:老师,我觉得半山腰的云雾还要再画上面一些,那样就更准确了。

(老师点头同意,并请那位同学上来修改。)

生3:老师,书中还写了两种云雾的姿态,他们没有画出来。

师:你读书真仔细,老师就请你来画。

生:上黑板快速的绘画。(这位同学的绘画水平较好。)

师:请你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生读课文)

师:我们看了四种云雾的姿态,其实它的姿态不至四种,作者只选了四种典型姿态向大家作了介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

生:(学生积极举手)

师:选了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生:动手画。

师生共同点评所画的内容,想象合理就行。

《纲要》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庐山的云雾课后反思篇二

《庐山的云雾》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教学伊始,不妨由《题西林壁》(此首诗在上学期古诗研究报告中已学习)导入,抛开故事寓意,着重领略庐山山的千姿百态。教学完本课,可将本册13课《望庐山瀑布》提上来学习,欣赏瀑布的壮美,还可再补充阅读叶圣陶的《瀑布》一诗。这样,学生对庐山秀丽的的景象认识的就更全面了。

当知识能学以致用时,学生才会感兴趣。当知识合理组块时,学生才记忆深刻。

高林生的建议:

对这一课的教学有这样几点建议:第一、这一课的中心话题是“庐山云雾的神奇”。在第一小节,特别要注意那个“更”字。课文开头连用了三个“有”字,从面上描述了庐山的“美”。随后又着一“更”字,由面到点指明了“庐山云雾”的美妙之处。你看,“在山上游览”和“漫步山道”的感觉都是在“神秘”这一点上展开的。第二、要注意第二、第三小节的“总—分”结构。即抓住“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以及随后出现的具体描述,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就其实质来看,这两小节仍然是第一节“神奇”的延续。第三、要抓住第四小节的“流连忘返”这个词语。因为它照应了开头的“神奇”。如此环环相扣的“前总后分”的联系,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

我的认识:语文教学关键是要锻炼学生两只强有力的双腿和能够展翅飞翔的翅膀,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先学走再学飞。

这课的教学,宁凿一口井,不开一条渠。高林生局长的建议非常务实。这课的教学遵循高林生局长的建议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观察图片,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和美妙,再此基础上,通过读、议引导学生逐步领会文章片段的总分写作方法和环环相扣的总体布局。

学生有了两只强有力的双腿还不够,还要有能够展翅飞翔的翅膀,这个翅膀是什么?就是联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都不一样,这个联想给其充分展示独特个性的舞台。而联想也让文本的灵动幻化成学生个体意识上主动的生动。借助课本图片,观察其形,展开想象,充分表达,将会绽出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接着,可以让学生仿写课文或片段,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把脑海中的无形的翅膀描绘成实实在在的双翼。

我相信,春天花会开。

庐山的云雾课后反思篇三

《 庐山的云雾》这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课文集中笔墨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以“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开篇,整体介绍了庐山的景色到底秀丽在哪里。点出“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给人一种飘飘悠悠的感觉。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通过对庐山云雾特点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通过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给我们充分说明“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词语的意思。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总结了庐山的云雾整体给作者的印象是“云遮雾罩”让人“流连忘返”。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孩子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庐山的美景。因此,开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庐山的美景,然后引申到庐山云雾的学习上。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首先我主要抓住了庐山“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找出关键词、句,抓住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说明庐山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比如:“云雾笼罩山头时,像绒帽;缠绕山腰时,像玉带??;刚刚、转眼间、明明、??”从而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仿写练习和词语积累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这两自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我通过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集体朗读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最后,通过欣赏庐山云雾变化多端的图片,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和祖国河山的秀丽景色,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在此次的教学设计中,令我满意的是抓住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消除了紧张的情绪,课上的比较流畅,与学生配合的也比较好。但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指令不清晰;段落的学习中过渡的不够自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口语化语言比较多等等。因此,通过这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充分说明我离一名好老师的距离还有很远、很远,这无疑给了我继续虚心学习的动力。以后我一定多多向老教师请教,认真钻研课标,争取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庐山的云雾课后反思篇四

近日,我上了《庐山的云雾》这一课,全班师生收获颇多。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我用课件呈现多幅庐山云雾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的感受是十分丰富的,例如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马上来到这里,感受你的瞬息万变。”

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亲自站在大天池畔,伴着夕阳,欣赏绚丽多彩的云海。”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下你壮观美丽的身影。”

庐山的云雾课后反思篇五

在教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上新课前,请学生谈谈庐山有那些著名的景点。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说到:宋朝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过庐山之后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因势利导,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庐山的云雾。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运用录象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全体学生对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学生画好后,请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并说清分别画的是什么地方的云雾,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说完后,我在加以引导,作者具体描写了四种姿态的云雾,其实云雾不止这四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你展开想像。做一个小小的美术家,在自己的纸上画一画,学生画,画完后,师生共同交流。

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借老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课件,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学到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践,鼓…励他们进行想像绘画。通过绘制出来的直观画面在让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的意思,让他们领会作者使用“戴、系”等动词的准确与贴切。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时,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等语句及文中的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像的丰富:将变幻莫测的云雾想像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动的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动态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我从结尾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说云雾在瞬间还会有什么变成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想像,踊跃发言,云雾变成了:一之威武的狮子,一群可爱的白兔,一只美如凤凰的孔雀,一只凶猛的老虎……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这些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们齐答“惊叹”!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在本段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朗读,启发学生充分体会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之后,让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想像云雾在瞬间还会变成什么?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和感受谈谈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提高了他们的想像力和朗读水平,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而美。

庐山的云雾课后反思篇六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课文。本文语言优美明快,采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很容易并且乐于学习新知识,具备较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创新意识,想象力不够丰富。

在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已认识课文生字,熟悉课文内容,本课学习中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慢慢感悟,充分理解庐山云雾的美。

a知识和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

3、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重点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b过程和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

2、读懂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出喜爱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学生观察、描绘云雾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写法指导: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法。

庐山的云雾课后反思篇七

《庐山的云雾》是我面向本校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前来听课的老师有20人之...《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喜欢!范文1《庐山的云雾》是我面向本校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前来听课的老师有20人之多,还包括学校的领导。这阵容真的是久违了,尽管事先我是做了准备的,但还是难免心理紧张。开始上课时,我几乎进入不了这个角色中,课堂上的一些小教学环节,我随意的删减和增加,结果有时候出现了一点语无伦次之感。后来的课堂上竟然还出现了一点电脑的小故障,这些都不是我上课前所能预料到的。一堂课就是在我这样的紧张和出错中结束的。

课后,想想这堂课,真的是一堂不完美的课,或者说确实出现了很多小差错,也引起了我的一点思考。

1、文中的一个字音混淆。瀑布的瀑的读音,我把p和p混淆了,另外,学生在读系(j)腰带时,个别学生也把这个多音字读成了x的读音,我也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都是我自身的素养不够扎实所引起,以后还必须加强这一点。

2、课件运用出现了偏差。上到课快接近尾声时,突然电脑出现了一点

小故障,这是我从来没有碰到的事,可我却不会当场处理,导致还有几个课件播放程序播放不出来,课堂环节也就到那出现了一点偏差。这时的我真的是心慌乱万分,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我该做怎样的调整呢?我一边上,一边调整着我的教学机智。这一事件告诉了我,事先我应该多考虑一些的,更应该把上课的基本功练过硬些,尽管我的年龄告诉我不再是个青年教师,有些技能确实不如年轻的老师,就有如那个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我确实无法和年轻老师相比。但有一点,我很清楚,年轻教师,年老的教师,我们都是教师,我们的职责是一样的,对孩子应尽的义务是一样的,我不能亏待我的学生。所以,我也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不断提高自己,而不能对自己放松要求来做事。

3、最后的总结语中,我提到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庐山很美,这儿还曾发生过一个美丽的故事,那是由郭凯明和张喻演的《庐山之恋》,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宋代的苏轼游览了庐山后都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时,我看见底下听课的老师在笑,我猜测他们一定是由我说的那《庐山之恋》引起的联想了。这是个爱情故事,跟三年级的孩子提及,似乎不适合。课后,我证实了一下,果不出我所想,老师们的笑确实因此而起。课后,有的老师还提醒我说,那儿不该这样设计。关于这一点,我真的有点自己的想法。谈到爱情的话题,我们难道就一定要在课堂上保持缄默吗?或者说避开这话题一概而不论吗?何况我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去故事梗概这内容啊。记得有一次,我在让学生课外延伸时拓展了这样一练习题:写出带有月字的成语。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里就有花好月圆,花前月下等词语,这些词语也跟儿女谈情说爱有着关联。事后我还曾与学生闲聊问

及他们是否真懂这些词语的意思,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他们也并非一无所知的。难道理解这些词语,我们一定要放在一个适合他们的年龄段吗?其实,在我看来,有些东西的教育是可以潜移默化的,而不必要到了某个阶段才拿出来大张旗鼓的说教。一般的来说,孩子们都有好奇心理,有些成人的话题,你越不想让他知道,他越想去窥视,结果就因为小孩的幼稚而闹出了一些不堪,甚至未成年就做下了无知的事造成终生的遗憾。我更佩服在内蒙古开设的性课堂教育课,虽只是尝试,最起码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意识,对孩子加强性教育也成了孩子接受教育的一个课程。而在我们看来,这可能是冒大不违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有些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的,只要对孩子无害,都是可以尝试的。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对于教学一些景色的文章,我特别喜欢运用课件,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庐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庐山风景的秀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庐山云雾的图片,从学生那种充满欢喜的表情,学生一定爱上这庐山的云雾了!而且有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哇!真美啊!庐山的云雾有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课文的重点也是这2个自然段,而文中所描绘的庐山的云雾的姿态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通过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抽象的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

些特点的?通过采用打比方的写作方法,体现了云雾静态时的美。抓住4句比喻句,让学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具体图像。通过这样的图文结合,对于学生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在进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大家都知道云是会动的,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候看天上的云也会觉得它特别像一个动物,这段的云雾特点是瞬息万变,说明云雾变化速度之快及变化的种类很多,我引导学生从省略号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走出教室,在走廊上先观察会今天的云(幸好今天的天气还不错),把学生从课堂上拉到生活中,等学生观察完后同学们想象的翅膀开始飞翔,有的说云雾像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也有的说像一条龙......总之,学生的想象之门已被打开,课堂也特别活跃。

本篇课文用了许多优美词语,语言形象生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加强朗读指导,希望学生能把对美好事物的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庐山的云雾课后反思篇八

我上的区级研究课《庐山的云雾》,研究的主题是“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表达训练的研究”,从备课到上课几易其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我有如下感受:

1.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表达训练前提对文本的准确的把握。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抓住“瞬息万变”,通过对云雾的变化的快、变化的多、变化的大的体会,了解作者是如何写出“瞬息万变”的,为孩子写喷泉的“瞬息万变”奠定基础。

2.让孩子的表达的主题的设置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有表达的欲望。课堂上设置的“水游城的喷泉”的话题让孩子兴致很高,并且这个话题和庐山的云雾有相似之处,也方便孩子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创作。

3.课堂上要让孩子学会互相欣赏对方的习作。本来的教学设计中本没有小组中交流习作这个环节,但是在课堂上请了几个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后已经没有多余时间了,可是许多孩子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很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习作,为了保护孩子的积极性,我临时增加了小组交流的环节。但我仍然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互相评论习作的机会太少了,如果是不考虑为听课教师呈现一节完整的课,我会教孩子如何听别人的习作,如何欣赏、学习别人习作中的亮点,如何为别人提出修改意见。而不是将今天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一个人的评价,毕竟有局限性。

4.在第一次的试上中我没有进行喷泉的某一特点的具体训练,所以孩子的想象、所写的题材还比较宽泛。正式上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我以“千姿百态”为例,指导学生进行了完整的叙述。没想到这反而束缚了孩子的表达,在后来的写作中大部分孩子都写了“千姿百态”,所以,如何进行方法的指导又能不局限孩子的思维,值得再做思考。

5.课堂教学中有些疏漏之处:比如总分结构应再强调一下,倾听孩子读的习作,随机对孩子的习作的点评这点做得不太好。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庐山的云雾课后反思篇九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庐山的云雾的神奇绝妙,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流露了作者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运用课件出示庐山影片及画面导入,带学生一起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

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一起走进这不是仙境却胜似仙经的人间奇景----庐山,一起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学习第一自然段,其中学习云雾的神秘时,让学生抓住“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两个词语,请三位同学到庐山来游览呢?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语气来体会云雾的神奇。

教授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再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各种姿态画出来,并上黑板画,然后根据画面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最后总结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通过由话到画,再由画到话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依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找找课文里面那些词语体现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并且用词语完成填空。锻炼学生的发现能力,培养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

最后再出示庐山云雾的各种美丽图片,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庐山云雾的美,品味美妙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庐山的云雾的眷恋,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流连忘返”的感情色彩。

标签:2023年 庐山 云雾 课后 反思 实用 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