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小花文档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 其他范文

最新数学教学论文题目(4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一

一、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做一做”

北师大版教材每个章节都安排了“做一做”活动,备课时要研究课堂上开展“做一做”活动的时机和时间长度,也要研究如何示范该活动。例,在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七年级)时,我这样预设:把一张方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出一个图形,然后展开方纸,这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要求学生仿照我的做法,动手做一做,尽管大家剪的图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对称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知识,学生对其抽象的概念和性质自然印象深刻了。

二、备课时要用心研究教材中的“议一议”

北师大版教材每个章节都安排了“议一议”活动,备课时要研究“议一议”活动占整个课堂的时间,更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与教材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发散型问题,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我在备课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第一节《认识三角形》中的第四课时,我预设这么一个问题:“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议一议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吗?”,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学生有着丰富的分类思想,通过结合动手操作师生共同讨论,发表不同见解,最后归纳

总结

,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在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三、

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想一想”

北师大版教材每个章节都安排了“想一想”内容,在备课时要结合教材“想一想”,预设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想。例,在备课七年级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预设准备一些几何体实物,从学生能看到的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想一想”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这样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再如,在讲七年级的“正方体表面展开”这一问题时答案有多种,此时让学生想一想,这样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发挥的平台,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在操作过程中多想一想,不要习惯性地只有一个答案,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备课时要重视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这样会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

摘要:打造和谐、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如何营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打造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课前、课堂、课后等因素的有机整合,只有真正实现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人人学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字: 充分的课前准备 优化教学过程 发挥潜在能力

打造和谐、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营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专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之关键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专研教材,研究战略战术。古人说高效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的枯燥无味,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无从谈起。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巧妙运用多媒体 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些难点问题的突破上多媒体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此时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教师可以把动画、童话、故事、游戏、竞赛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人课堂。如:一年级下册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计算并不怎么感兴趣。但如果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二)、关注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正确地评价学生 现在大班化教学已经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教师无法改变的现状,因此我们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采用多种策略,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如课堂上经常用“谁还没有回答问题”,“谁听懂了”,“谁来说说看”等语言,来提醒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当然也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对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给以他们以极大的关爱,不要直接否定一个学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三

关于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比较重要,要能充分重视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将现代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应用,是落实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也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比较契合,能将教学的效率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以及优势发挥详细分析,然后对其应用趋势和具体的策略应用详细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发挥也比较显著,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相契合,对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就比较有利。通过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面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积极改革就比较紧迫。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和优势

1、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分析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能对素质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符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有效促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音视频以及图像文字等功能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对学生的多感官能有效调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得以激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数学课堂的动态化营造上得以有效实现,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再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规律揭示有着积极作用,也能有效地将数学教学内容得到拓展。从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数学教学的信息扩充有着积极作用,也能有助于课堂容量的增加,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2、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体现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教育领域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就是因其自身的优势比较突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通过音视频以及图像文字的综合性应用,创设动态化的教学课堂,这对数学教学课堂的优化就比较有利。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还体现在能够将数学知识得到具体化的呈现,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会有诸多的抽象化内容,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比较费力,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得到良好的体现,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比较方便。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发展趋势和优化策略

1、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优化策略分析要想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良好发挥,就要能充分重视在教学方法上的引导。前提是教师要在技术应用上娴熟体现,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技巧能得到有效掌握,并要能够在课件的制作上得以充分重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能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教学的课堂优化。

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能按照相应的规范加以实施,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的效果加以良好呈现。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活动开展方面要能够树立典型,激励教师间的教学积极性,优化整体的数学教学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以及教材等之间的关系,将教学的重点,要能得到有效突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能在容量上得到科学化的呈现,不能在内容上过多的展示,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应用的良好作用发挥。同时,还要能够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理解的全面性,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2、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应用趋势分析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下,对初中数学教学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也会愈来愈多。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比较有利,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会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遵循相应的原则,对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而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化,也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的发展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实施就能够有效实现个别化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另外,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下,在教学内容的最优化目标上也能得到有效实现。能够在课件的精心制作下,将数学教学的内容能针对性的呈现,这就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内容最优化的实现下,能够将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上也会实现,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将学习的评估以及指导等多方面目标得以实现。还能将教学的优越化以及网络化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要能从实际出发,注重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紧密结合,在方法的应用上要体现出科学性。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有效加强,才能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的优化发展,此次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实际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王月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3(08)

[2]钟燕。浅议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

[3]肖云。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

[4]李勇。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注意事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2)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四

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课堂中值得探索的问题。实际上,情感、态度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培养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微课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探讨利用微课进行高等数学教学的方法。

微课具有形象生动、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可提供高数背景知识,破解教学难点,再现知识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微课;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微课特指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一般不超过5~10分钟,是一种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1]。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越来越强,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可以把教学内容碎片化,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我们建立了高数学习微信公众号,作为教师发布视频和学生讨论交流的主要场所,视频用edius剪辑,上传至腾讯视频网站并在公众号发布。

这一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交流,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较好地解决了高数内容多、教学课时少的问题。

1提供高等数学背景知识

由于高等数学教学课时有限,可以将部分内容制作成视频或ppt,供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在学习微积分前,让学生了解“牛顿与莱布尼茨之争”:为了“微积分创立者”这份荣誉,牛顿会长和他的英国皇家学会不断地打压势单力薄的莱布尼茨,最后让这个不论是内容阐述还是符号记法上都比牛顿领先的数学天才含恨而死,但莱布尼茨没有想到,今天全世界学习数学的人都知道他是微积分的创造者,就连著名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都是以他们两人的名字命名,任何权威都掩盖不了历史沉淀后的事实。

这些鲜活的数学史,展示了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微课,提出问题,提供方法,供学生分析探索,发现结论。

如正弦函数在零点处的幂级数展开式,先分析一次函数是直线,不可能逼近正弦函数,二次函数不是奇函数,也不可能逼近正弦函数,然后用三次多项式、五次多项式和七次多项式等多项式函数逼近正弦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做出这些函数的图像,通过对比,观察逼近情况,经过反复实验,最后得出:sinx=x-x33!+x55!-x77!+…+(-1)kx2k+1(2k+1)!+…我们向学生提供几何画板等工具,创设出一种学生独立分析、探索问题的环境,教师在公众号中通过文字、语音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点拨。

3借助图形,破解知识难点

高等数学中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等内容,用微课呈现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数列的极限”一课,用ppt演示刘徽“割圆术”,圆内接正多边形当边数越来越大时,多边形周长无限接近圆的周长,“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动态演示当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值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结出极限的定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可暂停、后退、重播,课堂上教师再进一步强化巩固。

4利用微课,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

高等数学虽然抽象、复杂,但有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展示这些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通过微课演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路程是时间的函数s=f(t),当t→t0时,极限limt→t0f(t)-f(t0)t-t0就是动点在时刻t0的瞬时速度,进而再动态演示平面曲线的切念,又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5在微课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探索和网上讨论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将专业实例融入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比如我们向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给出课题:平面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向经济专业学生给出课题:进行市场调查,建立一种产品成本、广告投入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函数模型,求得利润的最大值并找出最佳销售策略。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易于被当代学生接受,可以将枯燥的高等数学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我们的主要形式是开展课前讨论、微课学习和课后答疑。

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加强微课的教学资源建设,精心选题,巧妙呈现知识点,提高拍摄质量,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

微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针对医用高等数学课程学生多、课时少、内容抽象、难度大的特点,提出案例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思路,并探讨案例式教学的团队协作、具体课堂组织和意义,最后总结教学体会。

关键词:医用高等数学;案例式教学;医学案例

案例式教学起源于xx的哈佛大学法学院,主要思想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进行讲解,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宗旨。

案例式教学与传统“填鸭式”教学不同,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教与学具有积极意义。

20世纪80年代,案例式教学被引入我国,并结合学生和学科设置特点,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式教学模式。

1医用高等数学的特点

医用高等数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常采用合班教学方式,每个教学班有2~5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尽管学校各个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但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普遍存在信息量大、课时少的问题。

标准案例式教学要求学生数量少、教学课时多,而数学课程有大量的公式、定理需要演算、推导和证明,每堂课计算量都较大,无法开展标准的案例式教学。

我们根据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实际内容,将案例式教学穿插到传统教学中,即实施传统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

2开展医用高等数学案例式教学的意义

2.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习惯

医用高等数学课程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是绝对的主角,“填鸭式”教学使很多学生没有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强。

案例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在课堂上转变角色,发挥引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医学案例编写,逐渐学会如何搜集、归纳案例资料,如何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

这能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2.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医学相关案例的选取,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

例如,讲解微分方程时,引入静脉一次性注射给药的微分方程c′(t)=-kc(t)和静脉滴注给药的微分方程c′(t)=k1-k2c(t);讲解指数函数时,引入细菌的繁殖规律;讲解统计学知识时,构建医院排队系统模型。

这些案例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要了解相关医学背景,让医学与数学相结合。

医学案例源于生活,对于医学生来说,通过案例可以更好地体验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习更具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3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案例的查找、论证离不开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体会到处理问题时大家的耐心与包容,从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

2.4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五

内容摘要: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潜能也被充分的挖掘和调动,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较多。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从教学的方面看

教师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好比机器零件供应商,要从讲台上的独奏者转变到后台的伴奏者。教师必须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图片,实物模型,创造和平共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如商品中的打折销售,对于学生来说,买卖服装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知道的还不是很多,只要教师收集的资料准备真实有效,学生的会很感兴趣用数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但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让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发表意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同学之间少指责,使他们不再沉默。

三、教学中的困惑

1、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2、阅读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是不知所措。

3、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但面临毕业的学生们也不知会考会怎样改革评价方式,这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困惑。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初二数学教学论文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初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初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初三数学教学论文初三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六

【摘要】本文立足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在七至九年级学习上产生的困惑:不知如何进行数学复习,特别是到了九年级的数学总复习等。现结合新教法“活心教学法”实验的实际状况,主要从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解题教学进行总复习之方面:试图找到一条通过“如何探究解题思路”的合适道路,以帮助学生脱离困境,悟到学习真谛 —— 懂得如何进行总复习,谈谈从中所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活心教学法;借题发“汇”;动中有“静”。

农村初中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大多存在“三不”:一不好上学,二不愿作业,三不懂学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次是要运用科学的切实农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改革现行常规老套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故我校课题研究小组开始创试“活心教学法”(项目编号:eb2013——171)并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着实验研究。

所谓“活心教学法”,就是通过变换不同的教学手段而引领学生极其心甘情愿地搞好数学课堂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从心开始”,重在一个“活”字,体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就是学生“身心活泼”,与“乐学”“学乐”有相同效果,但“乐学”“学乐”仅仅是“活心教学法”中的一小部分内涵。“活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主要由“心开”、“开随”、“随心”三个环节组成。“活心教学法”具体措施确定为“因材施教,分层推进,梯度训练,适中评价,始终鼓励,互动帮扶”(即“二十四字”方针);在日常实际教学中常以“开心”、“心动”、“细心”、“心专”、“真心”、“心静”等字眼出现。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课堂教学中,总离不开解题教学,可以这么说:借“题”发“汇”。解题教学可以说占据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主流时间,因为没有例题的展示与教学,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血肉”,更没有了课堂教学的灵魂。例如,复习《圆》知识时,课堂上出题:

题1。 点p在半径为9㎝的⊙o外,op=15㎝,过点p作切线pt切⊙o于点t,现有点a、b同时从点p出发,点a以每秒2㎝的速度沿射线pt运动,点b以每秒2。5㎝的速度在射线po上运动,试探究:几秒后直线ab能与⊙o相切?

1抓住“切入点”,复习一通会百通

首先教师须带领学生“开心”地读懂题意,我常让一个学生帮我读一遍原题或让全班同学朗读一遍原题,有时还会提问学生:读完后,知道些什么呀?()能告诉老师原题说了些什么吗?接下来,留5至10分钟先让学生单独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派出代表发言:一定要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待学生们叽叽喳喳说完后,我做最终的点拨,并统一结果。这其实是真正“学生是主角,教师做配角”的课堂模式,是真正的把抓“切入点”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也真正学起来很“用心”→“活心”→“开心”,总复习也因不会再变成“炒回锅饭”而天天新鲜。

读完题1后,我“阶梯推进”式地问学生:?本题属于“动态”题吗??本题“动中有‘静’”中的“静”在哪里??本题涉及了哪些知识点?……问题?简单,问题?须先回忆过去所学:点a、b的运动规律在何处?是不是没规律?过了5分钟后,没有学生知晓;这时要求全体同学齐声朗读原题一遍,开展小组讨论;…几分钟后,有学生轻声地说:点a、b从点p处同时出发,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即pa:pb=4:5。由切线性质知道od⊥pt,依勾股定理知pt=12㎝;结果pt:po=12:15=4:5。说明直线ab总是向射线pt或po方向与to始终平行着的移动。我为刚才这位同学的大胆思维叫好并鼓掌,肯定其正确。

2立足“四基点”,复习兼顾着梳通

所谓“四基点”,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体验。每道题均内含知识与技能等,借题发“汇”,梳通知识,训练技能,累积经验,水到聚成。

继续看题1,至于问题?,学生说的较好,但开始阶段不是很全面:有的说考查了切线的知识,有的说考查了正方形的知识,还有的说考查了勾股定理,甚至有人说别忘了还考查了“化归思想”与“分类思想”。最终我全给予了肯定与表扬,同时“师生互动”一起将本题涉及到的知识逐一温习了一遍,这也就是“借题发‘汇’”在总复习中的妙处所在!同学们齐“心”协力,“心”聚了,“心”真正动起来了,“活心”自然而然到位咯!

3经常“多变式”,复习融会又贯通

回到题1,接下来要做的是:利用“切线的判定及性质定理”得出直线ab要与⊙o相切,必须过点o向ab所作的直线需垂直,且垂足、圆心、点a、点t连成的四边形应是正方形。如图2014418示,这样符合条件的点a、b分别有a1、b1、a2、b2各两处。最后易求出pa1=3㎝与pa2=21㎝;所以经过1。2秒或10。5秒时直线ab能与⊙o相切。

假如“把点a、b的运动分别换成在射线po、pt上”,其余条件不变,学生普遍反映说:借用“逆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知识去解决更简单(此时切点是点a)!答案为:经过3秒或12秒时直线ab会与⊙o相切。这种“举一反三”的变式,在总复习中尤显重要!也正是由于“活心教学法”的实施,学生的“心”开放着,思维活跃,反映敏捷,灵感立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完善,我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1999年4月北京:知识出版社出版《初中数学活动课指导》,凌美忠主编

[2]江西教育期刊社出版的《江西教育》杂志,2013。1—12

[3]中国教育报刊社出版的《人民教育》杂志, 2013。1—11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七

摘要:文章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包括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评价方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一、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在中学阶段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足够面对今后的幼教工作,简单地认为学前阶段数学启蒙仅仅是为小学做准备,对于数学课程的深入学习认为必要性不大,尤其认为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只不过需要成绩达标即可,跟未来工作的联系少,实践性不强。由于这些认识的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数学的目标只是保持成绩及格,数学学科的价值不被认识,其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不被重视。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追求按计划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对数学课程的需求,数学课堂多是教师刻板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课堂氛围缺乏活力,消耗了教师工作热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程的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容易使数学课程的教学走入困境。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激励作用

用成绩来评价学习结果是由来已久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评价对象上过于注重教师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是封闭式的测验,所用的考试题记忆性的知识较多,靠程式化和技能来解决的问题较多,需要创造性思维来解决的问题较少。这种不完善的评价机制不但失去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更严重的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不正确的指引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包括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力。而数学这门学科承担着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幼教岗位中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角色[1]。基于此,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数学这门课程逻辑性强的特点,设法在课堂教学或活动中突出数学学科的思维训练价值,使学生能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及创新思维的方法。例如,结合幼教专业必备技能“说”的训练,教师根据要讲授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讲故事环节,讲数学小故事、讲数学家轶闻趣事。或是在讲等差数列求和时,教师布置课前搜集数学家高斯的有关资料的任务,请学生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说”的技能,另一方面为整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针对“手工制作”的技能训练,在立体几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拆分空间几何体,学生通过动手既掌握了空间几何体的特点,又锻炼了“手工制作”的技能。

(二)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辅以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开展模拟课堂教学、创意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游戏设计、数学游戏小工具开发等教学活动。例如,在“认识数字宝宝‘1’”的模拟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巧妙的手工制作、有趣的游戏互动完成认识数字“1”和序数“1”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生动自然又充满童趣;在制作数学小报的活动中,学生用画笔描绘了数学小知识,发挥学前专业的特长,制作出了精美的数学小报;在数学小游戏设计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建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数学小游戏,设计出了明确的游戏方案,包括设计意图、设计思路、实施步骤,最后各团队试玩、互评,选出最佳设计。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学前专业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只有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调动幼师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数学课程的教学应以不同方式、不同途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专业,提升职业自豪感。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移动互联时代来临,智能手机已在身边普及,数学概念讲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手机教学app,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即时沟通和分享,可以使学生感受更轻松、自在、有趣的课堂。笔者使用超星学习通app来辅助课堂教学,利用这个手机软件可以轻松实现班级管理、课程资源包的共享及课堂互动等。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安装学习通app,再新建一门课程,在课程下建立班级群,学生扫码进入即可实现。班级群建好后,教师便可利用互动中的小功能轻松实现课堂管理,随时设问,学生通过手机抢答并能快速查看答案的统计结果,也可参与话题讨论、问题回答,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即刻点评、打分。同时通过随机提问等小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例如,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一课中,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app中建立的班级群在课前发布浏览任务“点到直线的距离”短视频,以动画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课堂上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做好准备。学生扫码进入班级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公式的推导思路,教师还可以利用资源中的ppt向学生多介绍几种公式的推导方法。随后教师通过随机提问功能布置学习任务,即利用这一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利用了信息化手段的数学课堂可以高效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能实现对课堂的适时调控,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学生也能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了解更丰富的知识。

(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评价方式

现行的数学学科评价方式仍然突出试卷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或活动中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改进现有的数学课程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很有必要。要做到科学、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部分,前者包括课堂表现(结合学习通app对课堂参与程度的统计结果)、合作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数学实践、活动的成果等方面。形成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作业等书面成绩。两方面评价结合反映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效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促使教师完善教学。教师平时要注重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指导其努力方向

三、结语

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作用重大,是婴幼儿逐渐形成爱与发展的能力的最初阶段。培养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完善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从而为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徐沥泉.源于数学高于数学:我的数学教学观[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1):10-15.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八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数学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下面我就对数学教学为什么要生活化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在小学数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生活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如教学“体积”这一概念时,我创设这样的情景:用两个一样的透明杯子盛了同样多的水,并请一位同学做上记号,先往一个杯子放进一个小铁块(铁块用线拴着),然后分别演示把铁块提上来,再放进去,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铁块放进水里了,铁块占了空间,所以水会上升。教师及时肯定并板书:占空间。我们再换一个物体,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往另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鸡蛋,这时杯子里的水一下子满了出来,有的同学“呀”的一声惊叫,我抓住时机问:和刚才的实验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放进水里的鸡蛋比铁块大,也就是鸡蛋占的空间比铁块占的空间大。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为了让学生继续感受“体积”概念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我要求学生每人举出4个不同的物体并按体积的大小排列起来。然后就顺理成章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为了更准确的计量这些物体的体积和方便计算,我们要学习几个体积单位。”……这节课的教学因为开始创设了较好的生活情景,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整节课都很兴奋,学得也很轻松。我们只要在教学中坚持联系实际,学生对具体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感兴趣,就必然逐步形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三、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数数字,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让学生从家里拿来1—10的扑克牌玩,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又如,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设计一个摆数字的游戏,让学生用火柴棒摆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火柴。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去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地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四、培养孩子数学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数100以内的数甚至更多,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一般5岁以后数学的思维能力才开始蒙发,上一年级的学生部分只能机械的数数,但对数的意义就不一定清楚,因此,就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如5个人,3枝铅笔,8朵花等等,在生活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的含义。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中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的为数学学习服务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数学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在这方面,我受益良多,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们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浓厚,改变了以往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我喜欢学”质的飞跃,学生变的喜欢学习数学。我的教学工作也变很顺利,学生中没有了见了数学就头疼的“老大难”,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不起明显的进步。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九

一、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即使一部分学校学前教育数学专业的老师有着较高的学历,也对数学知识有过系统的学习,不过老师还做不到充分地掌握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能力,加上老师自己的经验有限,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质量都不太符合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要求。

2.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考核方式就是学业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死板地对数学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学校进行考核的方式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笔试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体现,致使学生逐渐淡化对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学习与开发。另外,学生还不太理解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含义,比较忽视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3.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

大部分学校中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中,所用的教材都不太具有实用性能,教材的主要内容都比较注重数学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内容分散程度很大,课程内容也很多且关联性强,不过学校安排的数学课程教学学时则不多,教师不得不在规定的时间里讲完所要学习的内容,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就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使用传统的、形式古板的讲授式教学,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物,导致课堂氛围较差,缺乏活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

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意义

1.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改善课堂效率。

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通过缩减不必要的课堂内容,为有意义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保障。在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率,并提供一定的时间来回顾与重新认识学生以前所学的课程,要完成这一工作就需要课堂时间的足够充裕。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策略改革能够保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程的讲授,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减轻学生压力。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策略中,老师通常都会大量地布置课堂或课下训练内容,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会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且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变差,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消失,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对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的改革,就指让学生的课堂训练内容优化、简化,注重课堂训练的质量,减轻由于过重的任务内容对学生所造成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育工作中,需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努力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快乐的氛围,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建立起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实现学生教师有效的互动。如果要实现教师学生的有效互动,必须让学生教师拥有足够的信任感和尊重,这就要依靠课堂教学中建立快乐的学习氛围来实现。学生仅仅在处于快乐的学习氛围里面,才可以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教材和课堂内容的选择来说,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以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优化,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的实践性,以改革数学教学策略。老师同时还要进行动态的跟踪,通过不断地了解新措施在教学实践里所出现的新问题,实时地跟踪调整,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3.丰富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的考核方式都很单一,几乎都是只有笔试一种形式,考核方式的单一与限制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按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平时对所学课堂知识的了解与应用能力来增加考查方式;可以按照学生日常完成训练及任务的时间与质量来增加考察方式;可以按照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情况,设置开卷考试的考核形式。然后学校根据以上各种考核方式中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作为学前教育未来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幼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关键的影响。

不过,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由于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和不适当的教学理念等原因造成的。

所以,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探索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新方法,寻找改革学前教育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建立其科学、合理、创新的数学教育新模式。随着我们对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工作完善与改革,其教学水平与方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学前教育教学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十

中职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科目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为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果,增强中职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本人对创设课堂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中职生大多在数学学习上遭遇过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不强。这样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使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其次要有爱心,一位对学生缺少关爱的教师,用再好的方法都不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爱,在课堂上教师应多激励学生,让学生教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教师应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的上进心,激励学生超越自己。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重视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人人爱动脑,个个乐回答”。让学生真正“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仅有信心是不够的,基础不好的学生心情大多处于抑制状态,感到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甚至厌恶和抵制已非一日之久。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

根据这种心理,我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兴趣和进取心。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躁乏味的负面特点,和谐师生感情。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很多,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则是主要方式。下面就几种有效的课堂情境的创设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体会。

1、创设新颖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新颖有趣的东西,总是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善于创设新颖情境的教师,总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学生的欢迎。创设新颖情境,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情感,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授课内容上,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如:在讲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时,不急于下定义,可抓住男生喜欢踢足球的特点,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点球位置离球门多远?”学生立即作出回应:“有12码”。课堂气氛马上会活跃起来,跟着再问:“12码是哪个位置到哪里的距离?是如何度量的?”学生一时议论纷纷,展开讨论,这时及时向学生作正面回答,跟着下定义,就突出了内涵,正处在积极思维状态的学生容易接受这一新概念,掌握得快而且牢固。

2、创设惊奇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创设一个个“惊奇”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的状态。   如: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引入故事:有两个人曾经是儿童时期的好朋友,一个爱学习,读完了博士,留校任教。另一个从小就开始做生意,资产已有几百万元。一日,两人相遇,商人笑教师白读了那多年的书,他夸下海口要赞助教师一笔钱。教师不气不恼,说:“那好吧,我也不多要,你只要今天给1分钱,明天给2分,以后每天给前一天的两倍钱,给一个月就可以了。”商人满口答应。结果,一个月后商人负债几百万元。通过这个故事引出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还教育学生知识就是财富,要努力学习。

3、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就会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如排列组合内容极具抽象性而成为中职数学“教”与“学”难点,我们不妨将教学内容进行转换,让学生走进题目当中,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步适应排列组合思维方式,从而解决问题。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目转换的等价性,可操作性。

例如:在讲解“将编号为1—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的问题时进行如下教学:

仔细审题:从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转换题目:让学号为1—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5的五张凳子上,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解决问题:选一名学生来安排这5位学生坐位子(学生争着上台,积极性极大的提高),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出谋划策”,再经过适当的引导,学生很快解决了问题。

4、创设竞赛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是中职生的特点之一,一听比赛就跃跃欲试,精神倍增。课堂教学形式竞赛化,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为此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创设竞争式教学情境,把学习变成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能力。

比如:把班上学生分成四组,阶段积分表彰。

a、课堂提问抢答加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速度。

b、练习中各组每人做一题,由代表上台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这样可使同组学生互相帮助,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树立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c、解答中,有好的方法者加分,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有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加上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中职学生更能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必将取得超过预期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一

数学思想教育教学论文

1、数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数学思想方法是前人探索数学真理过程中的精髓。而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是知识中奠基性的成分。首先,数学思想比一般说的数学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其次,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方法三者密不可分。如果人们站在某个位置、从某个角度运用数学方法去观察和思考问题,那么数学思想也就成了一种观点、一种认识。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理论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提炼和概括,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数学思想具有概括性和普通性,而数学方法它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作为数学思想,它不仅比数学方法处于更高层次,而且是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精髓和灵魂,其运用和发展有助于知识得到优化,有助于理性认识迅速构建,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学思想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数学方法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数学思想都是通过某种方法来体现,而任何一种数学方法都反映了一定的数学思想。高职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有:

(1)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包括符号化思想、换元思想、方程思想、参数思想。

(2)集合思想。包括分类思想、交集思想、补集思想、包含排除思想。

(3)对应思想。包括映射思想、函数思想、变换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4)公理化与结构思想。包括基元与母结构思想、演绎推理思想、数学模式思想。

(5)数学系统思想。包括整体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状态运动变化思想、最优化思想。

(6)统计思想。包括随机思想、抽样统计思想。

(7)辩证的数学思想。包括数学范畴的对立统一、普遍联系相互制约、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数学化归、极限思想。

(8)整体与局部思想。高职数学中所蕴含的这些丰富的数学思想,它们与其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一起构成了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又由于这些思想往往隐含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里,也就伴随着数学思想产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思想其内涵也是会更丰富的,内容也是会不断的延展的。

2、数学思想对高职数学教学的启示

2.1数学思想在数学教材内容体系中的呈现

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是以应用为重点,必需够用为度,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因此,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产中必备的数学知识,能以数学为工具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应作为高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数学方法是指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数学内部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其中包括交换数学形式。但数学教材并不是这种探索过程的真实记录。恰恰相反,教材对完美演绎形式的追求往往掩盖了内在的思想方法,颠倒了数学真理的发现过程。整个高等数学其主要思想观点就是运动与变化的观点,以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考察问题,从运动与变化中去认识事物,这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中的反映。例如,高等数学就是从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面积的变化中去认识圆的面积,从割线运动中去认识切线,从平均速度的变化中去认识瞬时速度等等。而初等数学基本上不涉及运动与变化,只是在几个相对固定量的关系中从已知求未知。研究对象从初等数学主要研究常量的运算和固定不变图形的性质,反映运动与变化的数学概念是变量与函数,到高等数学是以变量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作为研究对象。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极限,这是因为在数学和科学技术应用发展中,所带来出现的问题表现出的矛盾,如“曲”与“直”、“均匀”与“非均匀”等等,虽然各自的具体意义千差万别,但表现在数量关系上都归结成“近似”与“精确”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极限方法,借助于这实质上深刻的辩证法,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定不变的事物是过程、运动的结果。高职数学内容全面,结构严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获得从数和形两个方面洞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质。找到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调动和激发学生在教和学中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奠定必需的数学基础。使学生明白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正在渗透到许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当中。高职数学既是工具,又是文化,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对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获得掌握和认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强有力的工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使数学思想的精神得以完整的体现。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2.2数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精髓,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指导思想

数学既有一般科学的特征,又具有横向移植的特点,因而在整个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数学方法是指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数学思想以解决问题为根本,指导人们从数学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中获取解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或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问题的具体途径、策略和手段。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学科。它的这些特点决定着高职数学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不仅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更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分析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抽象性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的发散思维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代科学技术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他们在面临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目前对于入学的高职学生群体中体现入学起点较低,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高职数学要求的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教学原则,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压缩和调整,对教师要求备课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参阅有关参考材料,要善于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和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要预先把全书、每单元章节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搞明确具体,然后统筹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和有要求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备课充分、规范,教学态度端正,治学严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在教学应教育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深刻去体会数学思想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锻造学生的辨证观。例如,导数概念在工程技术上更多的是被称为在一点的变化率,在数学课上强调这一点,可使学生迅速地接受专业概念的数学描述;另一方面还要对数学概念的实质分析透彻,以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哪类专业问题可以使用相应的数学概念去表述,应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对于习题课的教学中,要尽可能注意避免陷入模式化的算式形式,着重要以应用为中心,生动活泼地突出应用,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思维,而去解决实际问题作用,也还要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意识到数学的意义,从中领略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2.3数学知识背景学习能深化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

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材是按知识的体系编写的,是逻辑的,严谨的。对于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解决的过程介绍的甚少。适当地给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发展史,适时开展一些数学讲座如“数学热门话题”,“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等,开阔学生眼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适时去介绍和挖掘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和实际生活中实例的联系,也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他们也能够形成良好思维和学习兴趣也有帮助。这样既能突出高职的培养目标,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发展、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4数学思想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数学知识在当今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不断的知识扩充和延展。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自己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从来都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高职数学教学中,自然也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面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让教师学生都要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不单单仅是各自单方面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科学的思维能力建立与培养的过程。这样才能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好,具有良好品格的高等技能型适用人才。

3、结论

数学思想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目的,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科学,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的运用,也是改善和提高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能够逐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和需要地实现,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二

数学教学论文的格式怎么样的呢?数学教学论文怎么写,数学教学要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 要: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精心设计的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作业的针对性、实效性较差,未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作业的效果,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主要介绍了优化作业遵循的原则和实施的策略,并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示例。

关键词:职高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优化作业设计的迫切性

现今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有很多学生进入了职高,职业高中里又有多种类型,有参加高职高考的升学班,也有直接面临就业的中专班。而在升学班中学生的作业情况也各有不同,大致有这么几个现象:

1.作业设计采取“一刀切”方式,缺少层次性。面对学生不同的个体,导致学生中“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2.作业数量太多,采取题海战术,机械重复,没有精挑细选,精心设计。

3.作业的形式单调,内容乏味,缺少情趣,学生大量的作业只局限于数学运算,纯粹的计算与学生生活联系少,呈现的形式单一,缺少动手实践探索。

4.作业评价注重结果,缺乏情感性,缺乏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对学生作业的思路、思考角度以及学生个人体验的关注。

二、优化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要紧扣教学目标,然后针对目标选择和布置作业,保证总目标的落实。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要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服务,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思考、感受知识,亲自进行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尝试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

3.实效性原则。布置作业要适度,要重视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4.差异性原则。设计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的接受能力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

5.探究性原则。在设计作业时,教者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设计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作业主要有想象型、操作型等题型。

6.适时鼓励原则。对学生来说,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教师要适时肯定各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时时受到鼓舞,自信得到提升,热情不断高涨。

三、优化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

1.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设计题型可以按照以下的要求进行:

a档: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训练。这类题目运用对象是班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训练,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

b档: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本档作业题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c档:作业题型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它包括综合面广、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题目等),通过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达到熟能生巧,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题目要精选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教师注重题目典型性、易错性,精心设计这些典型练习、易错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精心选择典型作业

设计所学内容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从中去巩固这些例题的基本方法、基本策略、基本思想。通过典型题的解答,学生对知识有了一个再认知的过程,并且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策略有了更高的实践体验。

(2)精心选择易错作业

通过易错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提高题后反思能力和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从而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3.作业要趣味化、生活化,题型要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充实。如,选择、填空、解答、作图、探索等题型经常变换;自学类、复习类、巩固类作业互相穿插;知识类、生活类、史料类作业互相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4.作业的评价

在作业少而精的基础上,研究性地批阅学生的作业不能只是判断对与错、好与差,要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优点和思维中的亮点,善于研究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以加强作业评价和后续教学的针对性;更要“因材而评”,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和数学水平等,给予不同的评价尺度和评价策略,对中等学生和学困生,应以鼓励为主,要求宽些;对易骄傲自满和学习态度不端正者,应严格要求。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其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使其改正缺点,如:“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纠正其不良倾向,培养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要充分重视作业评语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尽量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不只是课堂上统一讲评,还要加强个别指导,应在作业本上多做指导性、启发性的批注,体现教师的耐心、细心,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

教师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数学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职能,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占红颖。施分层作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2)

张才朝。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成才之路,2008(8)。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格式

2.会计教学论文标准格式

3.瑜伽教学论文标准格式

4.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要求

5.数学建模论文格式

6.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规范

7.数学建模的论文格式

8.论文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

9.论文格式参考文献格式

10.论文格式说明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三

小班化数学教学论文

小班化人数较少,每层人数比大班化要少得多,在小班化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使有效分层教学研究成为一种可能与需要.下面请阅读关于小班化数学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研究背景: 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教育的变化总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研究意义: 小班化教学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之趋势: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等,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0所小学在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此举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晋江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地方财政投入加大,资源不断丰富的优势条件,为小班化教学探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我校为一所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办市区重点校,教育硬件条件优越,生源好,为小班化教学研究创设了必要条件。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以促进小班化的有效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分层教学

我们深知小班化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每位学生得到均衡发展,不仅要关注个体认知水平差异,还要关注学习方法差异,进而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心理等和谐发展。小班化教学相对于大班教学,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重组,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风格和方式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就为开发“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大众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班生规模大的班级中,由于时间和资源总量的限定,人人学到不同的数学我觉得是一种“奢求”。但在小学小班化教学中,这个“理想”完全可以实现。由于班生少,每个学生对教学资源所占的份额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时间、教学设备、活动空间等个体占有比例成倍增长,这就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基础。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优秀、b发展、c努力三个不同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乘法计算”中各步的算理对于a层学生要求条理清晰,语句完整地表述,b层学生清楚达意地表述即可,c层学生能意会方法与算理,能计算就行;“求周长”中 a层学生要求多种解法并清楚说出自主探索的思路,b层学生能找出一种或两种解法,c层学生能用一种解法就行。

第二是分层备课,小班化环境下的备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能力情感等多个维度来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备课。分层备课就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学生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授课过程。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层次”,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对学困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会做基础题,发展基本能力,如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对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练上下功夫,发展综合能力,逐步转变为优等生。对优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第三是教学过程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尤其是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例如在教学“周长”这部分知识中,已知长方形的长宽求周长或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周长,这类简单题请c层学生解答;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已知长方形的长及长与宽的关系求周长,这类较复杂的题请a层或b层学生汇报。这样分层设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题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

二、创新教法

(一)教学内容要新。小班化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内容要“新”,应选取那些对学生来说“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如教学长度单位认识时,叫他们去调查学校到所住社区的距离;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叫他们和家长走入市场,学会购物,写数学日记;教学面积认识认识时,叫他们观察教室的地砖和实地测量小篮球场;教学连乘应用题求几栋楼住几户时,叫他们观察学校周边的楼盘,有条件的去询问调查。通过家长的配合及学生的自我实践,这些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应通过教学内容之“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从而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二)教学形式要新。小班由于学生人数少,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与老师、同学碰撞、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态地参与到教学中。如认识方向知识时,我请全班到课外上课,让他们身临其境,有利于直观接受,并现场做个别指导;在教学行车几站时,可叫学生分组合作,排成行车架式,让学生体会到行车几站是数间隔而不是数点,然后老师逐个小组参与,帮助他们理解,切实做到突破难点,这也是小班化教学才能容易做到做好。

(三) 导“思”要新。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创设反映数学事实的恰当情境,让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或操作实证的方法,通过对话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深化内化。小班化教学空间相对增加,教育关照度增加,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与老师互动交流,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如教学“铺砖问题”,可让学生借助学具分组体验铺砖情境后,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解决方案,而后让他们自主探索,认识并找到了大面积(房间)除以小面积(砖)的规律,从而解决了本单元的重大难点;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而后交流他们不同的思考成果,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为班生少,学生占有的单位时间和教学资源相对较大,学生的疑点诉求和老师的引导思考才能一一得到有效的表达和突破。

(四)作业辅导要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所以老师要利用作业面批,培养师生情感,提升学习成绩。与大班化相比,小班化教育存在着人际交往优势。人数少,更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可敬的师长、可亲的朋友。学生爱上你,也就爱上了你的课。

小班化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空间,它能让学生享受多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21世纪的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小班化教育必将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十四

基础数学教学论文

一、让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

数学知识,环环相扣,所以从一开始要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懂得数学的基本原理。这样的好处就是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抓住、认清数字学科的核心内容,增进对数学的掌握技巧。

心理学认为,如果对原理认识到位,那么就会消除学习的难度,省下百分之四十的研究与分析的时间。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懂得原理,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学科大门的钥匙,这就属于下位学习了。这样的学习会轻而易举,否则必然是事倍功半。

试想,新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在头脑中形成轮廓,不能顺利地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又怎么能够新旧结合、相辅相成地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有深层的体悟呢?

二、培养有情感的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让他们感觉到数学有意义,学有所用,能以此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被动变成主动,从机械学习变成喜欢,从学会变成会学。这样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能够很好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数学的氛围。

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创造学习方法,而不是总是以教授的姿态去传授,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准确、更科学地完成教学任务。

每一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都有一定的潜力可挖,要鼓励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这是千古不灭的真理,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这个真理,让他们参与到教学当中,成为一个创造者。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需要对一个问题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去表达,对一个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广泛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生机勃勃。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五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

基于学生个性差异的中职数学教学初探

玉林市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潘起日

【摘 要】基于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阐述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必要性,提出中职数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科学分层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进行分层测试与分层评价。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个性差异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116-02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通过中职数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是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数学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数学又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因此,中职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水平、个体差异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一、中职学生学情分析

社会对人才需求增加,使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使得中职学校面临生源紧缺的现状。为保证学校的正常办学,中职学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降低对生源质量的要求,导致现在中职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差,特别是数学基础更差。有调查显示,现在的职业学校新生中,能比较正负数大小的不足30%,因生源问题,大部分进入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固,对数学没有系统的认识,甚至有部分学生小学数学都没学习好,在中职学校中要接受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无疑十分困难。

(二)学生学习态度差,对数学的兴趣不高。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有90%以上的中职学生反映数学难学,认为数学怎么学都学不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习方法不恰当,另一方面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数学缺乏足够的兴趣。

二、中职数学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必要性

面对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中职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才能因材施教。

(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智力性和非智力性差异,表现为不同学生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上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学生还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中职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需要,区别对待,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其学习成绩。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维,当他们走上社会时,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可能早已忘记,但这些思维方式却会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帮助。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符合中职教育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为高等职业学校输送了优质学生。中职教育的目标具有双重性,并且中职教育专业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数学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中职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所学专业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基于学生个性差异的中职数学教学之开展

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中职数学教学中应遵循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原则,心理学上“最近发展区”原理,以及科学分层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具体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教学。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中职新生入学后,数学教师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全面了解新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习惯个性等,然后结合各专业课对数学相关知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在分类过程要坚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自主意愿”的原则,通过走班分类或班内分类的模式,按学生的个性需求,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例如,按数学学习能力可以把学生们分为a,b,c三个类,a类学生学有余力,对数学有兴趣,学习积极,接受能力强。b类学生学能自力,对数学兴趣一般,能力一般。c类学生学有困难,对数学没兴趣,甚至讨厌,学习能力差,数学基础差。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分类。中职教学目标的分类制定既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总目标,又要符合中职学校的培养方向。例如对a,b,c三类学生就要根据其个性差异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对a类学生因其能力较强,培养目标定为升学,进入上一级的院校继续深造。数学教学目标为着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求知欲与自学能力。b类学生因其数学能力一般,培养目标定为升学和就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中提高明显的学生升为a类,对其他学生则以就业为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会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为就业后的能力提升打下基础。c类因缺乏数学基础,培养目标为就业,成为技能型人才,教学目标为所学数学知识能满足学习专业课的需要,努力培养其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性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分类。在明确了学生的分类、制定了合理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后,就要确定教学内容的分类,教学内容的起点要切合学生的基础情况,内容的递进速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满足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水平的要求。还是以a ,b,c三类学生为例,三类学生均教授数学基础知识,a类学生要适当增加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学习与思维能力,b类以训练基本技能侧重点,c类则主要是教授数学基础知识。

(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需求进行分层测试与分层评价。测试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若使用不当,有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测试失去有效性,所以要在测试内容上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定不同的测试内容。例如,对c类学生只测试基础知识,对b类学生适应增加一些稍难的题目,对a类学生则增加一些拔高的题目。测试结束后,要对成绩进行分层评价,不同类的学生适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并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分类,使每类学生都有一个可能以达高度,使他们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增长知识与技能。

总之,为了贯彻“一切为了学生教育观念,应对新形式对中职教育的挑战,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雪凌。中职文化课分层教学的分层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07 (6)

[2]刘欣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2)

【作者简介】潘起日 (1966- ),男,广西容县人,玉林市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学教师,中学一级。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十六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兴趣教学的培养

文/廖伟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第一步。如何挖掘数学自身的学科资源,培养和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从事数学教学的每一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本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如,在教学第一单元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制作,学生积极地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应侧重从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趣味性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2.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了,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学生听、教师学生抄。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创新激发兴趣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一些表现的机会,一些成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创新的教学环境。学生有了创新才爱学,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比赛、拼图游戏等。适时地把竞赛引入第二课堂,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当一个章节学完后,可组织一堂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竞赛,作为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该章节情况的检查和总结。当然,题型要丰富多彩,题目要难易适中,计算量不要太大太繁,要有技巧性,要适当分组、公开记分、当场评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信心百倍地继续追求成功。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个灵活性很强的工作,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做法,但目的和结果都是一致的。在教学中,坚持以上几方面贯穿于数学课堂之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大面积取得教学丰收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陂西中学)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七

一、盲生数学学习现状与特点

1.盲生对学习数学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认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某一具体阶段对事物的认识水平。盲生由于成长环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致残原因的差异性,导致他们的认知能力处于不同的水平。我校曾针对盲生数学认知能力开展过一项实证调研,在此次认知水平调研中,我们主要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进行。此次调研分层取样60名盲生,分析访谈记录以及问卷结果,其中接近25%的盲生反映不喜欢数学学习,甚至对数学产生畏惧感,这些学生大多数是由于数学学习比较困难而不喜欢此学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盲文书写与摸读的特殊性,他们学习数位一一对相应时很难理解;而对于高年级的盲生来讲,由于视觉缺陷,他们在认识图形时会感到一头雾水,难以在头脑中构建具体图形,所以简单的空间概念学起来就十分吃力,复杂图形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一是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二是要有爱心,有耐心帮助盲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

2.盲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课程改革高度重视的组成部分。同样通过访谈与问卷的形式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在接受调查的90名学生中,15%认为学习数学对于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具有帮助;而接近35%的盲生,是因为升学的需要而迫不得已学习此门学科;但超过75%的受访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有用的,他们学习数学是因为数学的实用性,学习数学可以方便他们的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于提高盲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十分有帮助。引导盲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和价值性。盲校数学学科的改进与完善,需要学生教师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盲校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1.注重语言的艺术运用,方便沟通与理解

考虑到盲生的视觉缺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艺术的发挥对提高盲校数学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是教师与盲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可以通过语言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形成条理清晰、精确简练、柔和亲切的语言风格,这样盲生听起来会感觉比较轻松、亲切,有助于盲生理解数学教学内容。

举例来讲,针对接受知识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回答让老师很开心”“不要着急,慢慢想”“你的回答接近正确答案了,再想想”等,如此鼓励性的语言使得学生获得心理安慰与支持,对于数学的学习也就更加充满自信。再如:利用语言的抑扬顿挫来强调数学学习的重点,引起盲生的注意。如“:用2.25和0.25的和去除0.5的商,再减去1,结果是多少?”教师在读的过程中就需要把题目中的“和”“去除”“再”等重读、慢读、反复读,提示学生思考题干中这些词语的关系、顺序,最终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式子

。语言是人们彼此沟通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于依赖听觉的盲生来讲,语言交流更是不可忽视的工具。培养盲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是改善盲校数学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2.教学中注意化抽象为直观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盲校数学教学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究的内容。在盲校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视觉缺陷这一实际状况出发,追本溯源,联系学生生活,以具体的实物例子进行教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降低盲生数学学习的难度,采用直观化的教学。如教低年级学习数字“1”时,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1”的概念。因此进行盲文点位教学,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具有“1”的物品,学生回答一张桌子、一位教师、一支盲字笔等。利用学生熟知的身边的物品帮助学生构建“1”的概念。以“1”为基数,再学习2、3、4等十以内的数字时,则可以利用木棒、铅笔等其他具体的物件开展直观形象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3.促进盲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盲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有助于提高盲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盲校数学教学要鼓励盲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学生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6+8”为例,以三人为一组,用摆小棒,或者其他方法,分出计算最准、最快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他们最后会得出:先把其中一个加数与令一个加数凑成十,再进行计算,这样会比较容易。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在做的过程中自觉发现计算规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4.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新知识化难为易

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在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做到温故知新,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对新知识的认识,学会迁移学习。例如:学生已学过“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的内容,因此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则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5.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数学练习方法,是创新盲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要改变传统机械、单一地做练习题的学习方法,多样化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通过练习“一只青蛙1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的儿歌,帮助学生掌握“4的乘法口诀”。再比如:学习归一问题“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后,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模拟超市购物,比赛哪一小组能以最少的资金购买到所需用品。在模拟购物中,学生能具体应用到这一数量关系,进而牢牢掌握这一内容。

三、盲校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重视数学知识的表达

数学知识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这是一项需要长期、系统训练的过程。数学语言表达要求精准、规范。如乘法算式的读法必须规范读成几乘几,而除法算式则应读成几除以几。教师在表述时注意准确传达,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按照规范的读法表达。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表述,激励他们的表述欲望。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盲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盲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或者自甘堕落的情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每遇到困难,他们就选则逃避或退缩,这不利于盲生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学习习惯,这样他们能通过个人努力解决问题。

3.促进不同水平学生共同发展

盲生的发展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盲校数学教学需要全面照顾到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部分人的发展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所有盲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每一位盲生都有成才的潜能,我们教育的作用就是通过引领,激发每一位盲生的发展潜质,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视觉缺陷,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改进当前盲校数学教学现状,优化盲校数学教学课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盲校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以激发盲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探寻符合盲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法,选择与盲生认知能力相适宜的教学内容。通过变革数学教学方法,提高盲校数学教学质量,着力激发盲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盲生的学习能力,保障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十八

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九

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如何设计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 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可用,尤其适合中高段学生。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自行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的话,学生其实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编书者。

总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的有效的练习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开发出最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做”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人,金、元时期我国著名四大数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是天元术的代表作;1259年完成了另一数学著作《益古演段》,是一部用来系统普及天元术的著作。纵观李冶的两部数学著作,无不体现出他早期的数学思想,无不彰显出他数学思想的光辉。李冶在其著作中所反映出的这些方法是当时中国数学发展进程乃至世界数学发展进程中比较先进的数学思想,而且贯穿于整个数学的发展进程中。经过历代的不断传承和发展,这些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在现代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紧密结合现代高校数学教学实践,主要就李冶数学思想在现代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

一“、天元术”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天元术”的思想,即“列方程”的思想,列方程的程序分为三步:首先立天元一,然后寻找两个等值的而且至少有一个含天元的多项式,最后把两个多项式联为方程,通过“相消”求出解,即:设未知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的过程。“列方程”的思想陪伴我们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不过在大学数学中,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未知量从表示一个数值拓展到表示未知函数或者概率分布中的参数,条件比原来更加复杂,方程也从简单的线性方程演变为微积分方程,或者随机方程。

二、数形结含“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用到条段法和《益古演段》中用方、圆对一次、二次方程进行解释,使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实际上这就是现代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的萌芽。该思想在现代高校数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高等数学中二重积分是转化为二次积分来计算的,但应该如何转化呢?如果直接给出二次积分就显得较为唐突,不便于学者理解,所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给出几何解释就相对的简单的多了。

三“、一題多解”的数学思想

《测圆海境》全书共170题,书中涉及到一题多解的共有34题:其中:二法的有30题,三法的有1题,四法的有1题,五法的有2题。如卷七“明吏前一十八问”第二问,此题给出五种方法,并且难易差别较大,这样通过对比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题多解”的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开拓了学者的学习思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在积分变换中求函数的laplace逆变换。又如高等数学中求椭球体的体积,可以用三种方法:(1)用已知平行截面面积函数的定积分的方法;(2)用二重积分求曲顶柱体的体积;(3)三重积分求体积。

四、转化的思想

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不断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法、简单化的问题。如李冶在当时就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降次,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去求解。高等数学中求微分方程也可以用转化的思想进行微分方程的简化计算。

五、机械化,程序化”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李冶的天元术是一套完整的程序,计算机产生以后有研究者形象地天元术比作计算机的软件。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大量现象归结起来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来求解,只是具体问题中数据、函数和实际意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通过这些问题提炼出方法的精华,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如matlab,mathmatica,lingo等数学软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总而言之,作为当代高校的青年教师,我们有义务进一步加强对李冶数学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当代高校数学教学中如何传承李冶数学思想,使高校数学教学变得简单化、程序化、规范化、实用化,使高校数学课程真正成为广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程。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一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尤为广泛,高校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由于各个学科种类繁多,数学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教师更应该重视数学学习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表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主体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创造性以及独立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一、目前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数学的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采取着单一的教学方式,几乎在一整堂课程学习中,都是教师在对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做出讲解,由于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也常常是一些定义和概念,或者就是通过在黑板上的演算对一些公式做出推导,而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缺乏教师学生的互动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表现出主动性。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容易走神,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高校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多,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强调的都是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基本上都是一些纯理论性的东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紧密,而教师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单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理论知识,无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只教一门课程,教师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当中会忽略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不能达到在课堂上扩学生知识面的效果,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也限制了学生对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的发展。另外,有一些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任务性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二、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科学的问题提出是课堂成功的一半,通过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高校数学课程具有非常强的联系性,前后的知识点往往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构建本节课的框架,让学生清晰的掌握知识和方向。通过问题的提出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起着构建、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先进行思考,学生不能解决时,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大学数学解析几何的时候,需要引入向量的概念,而学生在之前高中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向量的学习,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向量的概念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回忆向量在物理上以及数学上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进入思考模式,然后引进向量的运算,让学生在更佳的状态下学习。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是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学习,不顾学生是否掌握,只是一股脑的将课本中的知识讲解给同学们听,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机会被剥夺,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散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小组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小组学习中开展任务探讨,通过小组协商和讨论,也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发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讨论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对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任务进行合理的评价,适当的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例如,在学习换元积分法的时候,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2组,给出几个方程,让第一组的同学用常规方法解方程,第二组的同学利用换元法解方程,之后再给出几个方程,这次让第一组同学使用换元法解方程,第二组的同学利用常规方法解方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掌握换元方法,并且乐于利用换元方法求解方程。

(三)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及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创建不同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通过将学生分组,提出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自主探讨思考的过程;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创建与实际生活接近的具体情景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丰富课堂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单一的传统教学变得生动多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在数学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此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学方式的统一,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来进行区别教学,所以学生的个性化得不到发展,思维也得不到发散,被死死的禁锢在同一个区域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式和方程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方式。所以,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构建学生主体性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任务探讨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动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主体性教学模式改变了过于依赖教师的现象,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三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评析论文

北师大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是一种实验教材,它是由我国教委规划并出版,且于1993年的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13所中学的39个初一班级中试用。新教材的试行,不管是对于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还是对于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时期的教育目标的实施,都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北师大版初中代数第一、二册的具体使用情况,深入研究了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试用教材的特色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新教材的特点

1.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

新教材开篇第一章即是《算术数的复习》,如此安排是为了启发学生小学的重点内容采用全新的角度作深入了解,以便与中小学教材密切相连,同时也便于学生尽快适应过渡期里的知识内容、思维模式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转变,最终给初中代数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中对传统内容作了一定的删减,使理论目标与习题难度都有所下降,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与分量更适应学生的认识能力。

2.凸显了数学理念和数学技巧

教材在编订时,主要着重突显了三方面内容,即: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解题思绪的探究、解题技巧与规律的归纳。在这些内容里,理应加强对数学理念与数学技巧的提取、整理与总结。比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章里,新教材的编订并非像旧教材那样依据内容应用作教学分类,而是采取了依据认知过程去搜寻解题技巧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凭借不断的自我训练去总结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如此设计不仅便于知识内在关系的展示,而且还便于学生充分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所体现出的数学理念与数学技巧。

3.缩减习题量

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习题量大大缩减,特别是删减了那些死板重复的习题。拿”整式的加减“这章来说,旧教材包含的习题量高达144道,而新教材仅54道。()虽然新教材的习题量缩减了,可是习题的质量与梯度都明显增强了,而且目标极其明确,因此也能充分地达到大纲里对于训练强度的规定。另外,因为学生的作业负荷大大减轻了,那么他们独立思考的可能性就高多了。

4.强化了数学课本与实际的紧密度

新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力求着眼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问题,导入定义、规律及相关性质。比如,在讲述”数轴“的定义时,就是拿学生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皮尺“"杆秤”等导入,让学生在了解定义的.同时,接受“将具体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培训。此外,像“利率”“保险”等方面的知识也被编入了教材,如此便于学生数学运用理念与能力的训练。

二、新教材具备的不足之处

1.理论性过强,趣味性不够

因为数学自身具备着极强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加之新教材过于谋求理论的齐整与完备,导致大部分学生难解其意。初中数学教材理应摒弃死板的面孔,力求在编订时使用浅显好懂的语言。多数定义、性质及定律在表述与解说时理应首先采用学生所熟知的语言,之后再慢慢转入严密、精准的语言描述之中。新教材里图表极其缺乏,就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而言,教材理应适宜增设部分图表,毕竟依靠图表去解说问题更具直观性、形象性与生动性,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另外,教材还应当插入部分趣味知识,比如,古今中外数学家们的学习体会、数学发展史以及数学小游戏等,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借此提升教材的趣味度与可读性,这样一来,不管是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的理解度还是增强其数学素养都具备着极大益处。

2.亟待研究的问题

就教材第一册首章里的第三节内容来说,其希望借助例题讲述竖式乘法与长除法的正当性,事实上,在短短数节课的时间里,学生是难以弄懂这些内容的。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希望可以实施一定规模的探究与商讨。

三、若干意见

1.教师对新教材的试用提供更多指导意见

教材的实施者是教师,教材革新的效果与教师们的素质水平密切相关,所以对于新教材的师资培训必须予以加强。当前,尽管我国教委已开展了三级培训,且借助教育电视台开办了相关的讲座,可是对于多数基层教师的培训度不够,效果也较差。因此,教育行政机关理应多开展一些有关新教材的培训课程、讨论会与教学座谈会等,为教师对新教材的试用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将新教材的编排意旨确实落实下去且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

2.充分宣传新教材,提升广大教师的“教改”信心

因为少数教师具备相当守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最终使其对新教材误会重重。同时,部分学生家长望子成龙之心过于迫切,对于新教材的接受度也不高。因此,对于新教材试用来说,不但要吸纳正确的建议,而且还需对其作充分宣传,借此提升全社会对“教改”的认知识与拥护。

3.组织人员编订数学运用的辅助资料

近几年来,数学教育领域对于中学时期需加强数学运用已达成共识。不过只凭借当前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国教委理应及早组织人员编订数学运用类资料,以此丰富中学数学的教学。类似于投入产出问题、人口控制问题、农药调配、科学计划等内容均能充作数学运用的形象教材。此外,为了提升学生利用数学术语及数学方式进行沟通与传达信息的水平,还应当把各类报刊中频繁出现的图表、数字以及出现在平常生活里的数学语言传授给学生。总而言之,就是要借助数学运用知识的传授去促使学生明了生活四周都有数学,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刘海燕。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初探.现代教育科学,2011(04)。

林海军。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科技咨询导报,2007(01)。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四

一、运用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在我国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学成绩差距较大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是因为一些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上课听讲不认真,作业完成情况差,使得无法有效地吸收知识,形成成绩差的恶性循环;而一些学生则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较高,知识掌握也较好。针对这种差距较大的情况,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情景模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简单地学习数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平均水平。例如,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这节内容的教学时,首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都了解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推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推测:方法一: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用量角器来测量,再把测量出的四个度数加起来,就可以得出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这一结论。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了,也是具有一定成效的。方法二:让学生自己裁剪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的纸片,将其平凑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经过测量后,学生可以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总和。显然方法二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对三角形于四边形的认识,不仅回顾了已经掌握的内容,还能做到学以致用,再加上自己动手体验,这就更加巩固了知识点,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结合这种方法的具体思路,教师再来告诉学生辅助线这一概念,通过对角线来得到两个三角形,根据这种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灵活的方式掌握了知识点,对各种几何图形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今后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也能够运用相应的方法来解题,这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各个知识点,数学学科对于理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去记公式,学生必然会觉得数学非常枯燥,由于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知识点,因而在运用公式时也缺乏灵活性,这样就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也非常被动。初中生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并不完善,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公式并能够在各种题型中有效运用,就要创新知识点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相关公式的具体应用。如勾股定理可以被运用在门框结构的规划上,一元一次函数在消费时可以用于价格的衡量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采取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互相帮助的学习中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思路时,学习起来也会更轻松,成果也更明显,因而就会更加热爱数学。数学的解题往往具有方式上的多样性,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解题能力,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性思维都非常有利。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笔者分析出来的几种主要方法,由于数学的灵活性和逻辑性,能够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还有很多,并且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这些方法也会更加完善。因此,只要能够合理地运用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思路,让学生热爱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五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才会真正促进数学的学习。当前,数学课程中,“开小差”现象较为严重,学生长时间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定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学生之间也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很容易造成学生课内听不懂,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长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这种不良局面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厉、古板的形象,很容易让学生敬而远之,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作为一名优秀小学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平时应该注重多贴近学生,可以使学生从内心尊敬和敬仰老师,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促使学生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以多角度全方位的眼光,找出每个重难点应注意的地方,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理数”一章,教师学生设置三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有理数”同学们都有接触,但是能通关的却没有几个,可以打消学生心理上的轻视意识。

(3)设置各种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起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很难找到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认知的欲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状态。例如在“二次根式”一章,我布置了这样一个竞争性情境,学生收集有关本章的所有错题,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然后分小组进行比赛,安排“参战”顺序。这样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复习所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是初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自学能力有限,读题时马马虎虎,不能审清题意。因此,首先学生要想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要学会阅读,教师可以从示范做起,对数学题目中的重要字眼和关键语句,要重点讲解,重复读,确定最佳解题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寻找一些拓展性的数学课外材料,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直接给予答案要好得多。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不能在讨论时只充当一个旁观者、局外人,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观察每个小组的表现,组织交流,相互启发,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时间。小组讨论之后,选出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模式可以使学习小组形成一股凝聚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方面,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散,限制了其今后的发展。思维能力的简单说包括思维的质量和速度,以及分析、推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

1.思维质量的训练。

要想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市里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选择解题捷径,以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

2.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除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思维速度外,还可以根据利用课余时间来训练,如课下复习功课时,为学生找一些难题,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题目覆盖面广、概念性强的特点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维速度。

3.逆向思维的训练。

数学问题的解答,很多都需要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或者利用否定法,先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所得结果如何?这种思维的训练,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找出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并存

数学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进行,属于静态式学习;但是长时间的课堂学习可能会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课外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主要做法有:

1.数学园地。

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以校或班办数学园地,发动学生搜集有关的数学故事和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数学竞赛。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制定竞赛的内容,参赛的范围可大可小。竞赛可以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微机操作。

具备条件的学校可开设数学上机课,大多数的初中生对计算机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扑克牌,数字迷宫等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仅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在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需要教师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体制进行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六

一、抓住知识点前后联系,运用复习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众所周知,知识素养、学习经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逐步积累的前进过程。学好数学知识内容,是为学习探知新的知识打基础、做准备。同时,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具有深刻、密切、复杂的联系。教师在数学课堂开篇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初中生数学学习知识素养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应抓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采用承上启下的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复习导入法,设计课堂开篇内容,从而使初中生在复习导入法活动中,能够初步感知复习的旧知与所学的新知之间的联系,为深入探知掌握新知提供“素养基石”。此种方法在课堂开篇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要认清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抓住内在关联,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二、抓住教材现实应用特性,运用场景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导入环节,首要任务就是要“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促发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课堂导入开篇内容的设计,就必须提振学生的精气神,促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对现行初中数学苏科版教材的研析,可以看出,该教材内容生活韵味更为浓厚,生活特性更为鲜明,现实意义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开篇内容中,就可以运用创设生活性场景的方法进行导入内容的设计,将数学教材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典型案例进行生动呈现,让初中生在生活浓郁、真实现实的教学场景中,学习情感得到促发,学习潜能得到挖掘。如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元二次方程”等数学课堂教学开篇内容设计中,教者就利用教材现实生活应用的内在特性,设计出“李兴站在镜子前面,看到身后的时钟映在镜子中,他发现此时镜子中的时钟指示的时间是4:50,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多少?”、“某一超市在销售某一进价为1.5元的牛奶时,价格为每盒2.2元,每天可以销售5000盒,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如果每盒牛奶降价0.1元,可以多卖2000盒,如果现实超市要每天盈利4500元,则该种牛奶该定什么价格?”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初中生生活较为紧密的生活实例,从而让初中生在浓烈的现实场景氛围中,树立能动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协作的情感和意识。

三、抓住学生认知冲突实际,运用矛盾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初中生由于自身学习技能、智力发展以及思维研析等方面与数学学科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要求之间的差距,导致初中生在数学认知进程中经常发生认知冲突和认知矛盾。加之,初中生学习主体对认知冲突内容具有较强的质疑、好奇和探索特性。因此,教师设计课堂开篇内容时,就可以这一特性,采用矛盾导入法,设计与学生认知、理解相冲突的内容,呈现给初中生,让初中生产生疑惑、产生疑问,从而带着疑虑、带着问题,全身心的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之中。如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节课开篇设计环节,初中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相关性质、定理内容后,认识到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教师学生提出“我们知道,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真命题。那么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也是真命题吗?”此时,大部分初中生认为这是一个真命题,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持不同观点。教师组织不同观点的两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这时,初中生才意识到“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假命题,但又带着疑惑和不解。这就为该节课的新知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推进了教与学之间的深入实施。

四、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数学课堂开篇内容设计中,还可以抓住数学探究特性,运用实验演示法设计开篇内容,组织初中生运用准备好的教材工具,进行互动式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展示知识点内容,掌握知识内涵,提高初中生的参与深度和认知效果。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七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问题也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回归生活本身。新课标要求增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而小学数学的一个主要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并谨遵新课标进行教学。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做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影响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中,数学的基本知识显得尤为抽象,再加上小学生这个群体整体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多数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为出发点,并将数学的基本知识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首先,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动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例如:在讲《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可以让他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哪里有角的存在,并让学生指一指角。这样学生活动中对角的理解加深,并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以实际的生活为导入,大大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每节课中,良好的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到《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老师可以问学生:“平常你们喜欢去逛超市吗?”学生:“喜欢。”老师:“为什么呢?”学生:“到超市可以买好吃的。”“可以买好玩的。”……老师:“那你们要买好吃的和好玩的需要什么啊?”学生:“钱。”老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人民币。”并拿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二、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社会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欠缺,因此许多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进行总结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老师可以创设一些让学生买东西的情境:你现在身上有50元,买了一包薯片花了12元,又买了一瓶饮料花了5元,现在你还剩多少钱?将这些枯燥的运算加上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会提起更大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善于以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和探讨的兴趣。例如:在讲按比例分配时,可以举例:“小丽和小王两人合伙开了一家超市,一年共获利10万元。如何进行分配这些钱比较合理?”学生:“平均分。”老师:“如果小丽投资了4万元,小王投资了2万元。那平均分这些钱还合理吗?”学生:“那就不合理了!”老师:“那该如何分这些钱呢?”从而提出按比例分配,加深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将所讲述的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所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在潜意识里,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每当讲完一节课,老师可以布置一下有关于实际的作业。例如:讲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课下观察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涉及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讲完轴对称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些轴对称图形,并观察生活中的建筑或是用品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等等。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总之,数学即是生活,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数学知识引入生活,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才能真正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并更热爱数学。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探索。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的思想。

作者:刘小琴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中心校

参考文献:

[1]高慧.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7(03).[2]王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j].《素质教育》,2012.8(总92).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八

摘 要: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认为数学的学习根本没有任何用处,既不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能让他们用其他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而且十分枯燥无味,让他们在课堂里学习数学无异于是剥夺他们的乐趣,他们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喜欢学习数学。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他们对于一门课程的喜好程度却分得十分清楚,如何让这个年纪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是教师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小学数学更具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不是适合自己所在的教学环境,如果不适合自己,那么该方法多好都没用,所以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的意思不仅是要形式上有趣味性,更要注重它实质的作用,进行趣味性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改变自己对数学的一贯看法,听讲时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学科,做作业时不会难以理解,对数学的学习怀着热爱之心,这样趣味性教学才起到了作用。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活跃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过于沉闷他们肯定不愿意听讲,数学的教学本来就没有多少趣味性可言,如果教师选择以往的教学方式,施行“填鸭式”的教育,那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低,同时也会让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没有趣味性。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性子里的活泼和感动以及喜欢新奇事物的心态还没有改变,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亟需得到改变,对数学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很有可能会因为讨厌数学而开始讨厌数学教师和与数学相关的一切东西,甚至一听到数学课就头疼,所以教师想要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以往传统的牢笼中跳出来,我们在这里并不是批评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无是处,但是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式确实会禁锢人的天性和思维,让人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课堂就异常沉闷,教师在改变教学方式时可以从改变自己讲课的口气、语调,也可以从改变教学主体、改变课堂中心入手,在讲课时适当穿插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数学课进行到一半时会觉得很无聊,开始走神或者遐想,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小故事和一些笑话来帮助学生放松一下,然后再进行教学,效率就会高很多,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会积极思考问题,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风气就会大大改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就提高了很多。

二、进行小组互助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进行小组的互助学习,一方面,这可以让学生互相竞争,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带动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及时解决学生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又羞于向教师开口,这时如果能够得到小组中同学的帮助,那么他们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小组互助学习能让学生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同时能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有目地的讨论,这样课堂就会被调动起来,教师在教学时也不会感觉到压力大,教学的心情放松,趣味性自然就会增加。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进行趣味教学的方法,让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三、作业互批,快速进步

小学生总是不愿意让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但是在寻找别人的错误方面有着很高的兴致,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进行作业互批,学生做完作业之后不用交给老师,交给同桌或者是同一小组的人,大家互相批改对方的作业,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一直都处于被动的状态,现在能让他们主动来发现别人的错误会让他们觉得数学的学习趣味倍增,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工作是让学生为了感觉到学习数学有趣,但是实质上学生发现别人的错误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错误的过程。四年级的学生不像一年级或者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发现了别人的错误之后会在暗地里反思自己,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错误,这样无形中就让他们快速地进步了,这个方法一石三鸟,既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也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反省自己,快速进步,意义十分重大。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总之,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方法有很多,如果教师真的有心,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四年级的学生不像低年级的学生难以管教,他们有更强的学习自主性,所以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爱上学习数学和数学成绩提高一定能实现,以上提到的方法都值得借鉴,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最终目的。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参考文献:

[1]刘杨杨,张易琼.浅析如何有效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效率[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7):14-15.[2]刘钰杰,苟旺旺.浅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小学四年级教学为例[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8):18-19.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十九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指通过物体、图形等元素,让学生逐渐掌握一定空间概念,从而为学生形成更成熟的数学思考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较强空间感觉的学生,通常其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度也开始往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力方向倾斜,这也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空间观念和观察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别的学科、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的基本素质,教师务必把握好观察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与学生一同去探寻数学的美好。

一、观察物体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想活动,而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都属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内容,观察物体教学在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学生学会用观察、类比和演绎的方式进行推理,辨明数学关系,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观察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然后与同学们讨论,并能自己发现规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和批判精神,并逐渐形成足够的洞察能力。

二、小学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的策略

(一)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观察是学好数学学科的基础,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学生就不能把题目看清楚、把解题过程写具体。在观察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的真实情景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景代替老师的口头演说,不但容易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观察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在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的训练。不可想象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有好的学习成绩,所以老师在观察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事物、观察人的好奇心和良好习惯,着力进行空间感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甘肃省会宁县甘沟中心小学的数学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方体、圆柱体等教学道具,让学生观察物体形状的不同,并坚持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多理解生活,了解社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教给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

观察物体要有方法,要学会寻求因果,要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再追问一次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结论当成敌人去攻击,然后论证,运用演绎的思维方式破除既定的思维模式。老师在观察物体教学中要把这些观察物体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加强目标判断,不是你观察什么,而是你不观察什么,在摸索中有意识地接近正确的途径。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方法主要是指如何去分析、概况肉眼所见的物体中的内涵和外延条件,这对帮助学生快速解题,提高观察能力和立体空间感都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通过正规系统的教学辅导,准确、简捷的授课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掌握完整正确的观察技巧。

为了能够更好地教给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就要转变为开放式,此外还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模仿为主动发现,让学生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框定,而是应该让他们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自己去发现问题。

淄博市临淄区梧台小学在小學四年级数学课堂上邀请了专业陶艺老师指导学生们捏出各种形状的物体,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学生逐渐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要点,如此新颖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三)给学生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老师要明确给学生提出相应的观察目的和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观察物体的效率。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打破思维路径的依赖,不要只会用一个标准去观察物体,也不要只是一条线式地去观察物体,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观点来观察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体的全貌。另外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的判断能力,对老师所给出的观察目的和任务要熟稔于心,遇到问题时要充分开动脑筋,只有对所观察的物体做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及分析,不轻易听信同学们的结论与判断,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河北承德县下板城小学数学老师在观察物体教学中总是开门见山地给学生指出观察目的和任务,避免学生“摸着石头过河”,让学生在观察的世界里能够游刃有余地探寻物体的奥秘,打开空间观察的新世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小学四年级教学中的观察物体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阶段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师应紧扣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观察物体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掌握观察技巧。观察物体教学就是通过显性的物体知识提升学生隐性的思维、观察和空间认识能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对物体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整体印象和认识,实现知识的自然生成,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董红.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改革初探[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2]樊孝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浅谈[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1.[3]张丽,郑大明.形象化,概念教学的有效支点——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线段》教学感悟[j].教育科学论坛,2014,(04):65-67+4.[4]杨磊.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02):65-70.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三十

摘要:四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增加学生数学知识储备、培养其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该学科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已有多项教学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國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尚存在多种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下,任课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需及时探索新型的数学教学策略,以增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及其凸显出的主要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四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四年级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缺乏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等多种问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需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笔者收集并整理了多项相关的文献报道,主要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巧设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环节,良好、有效的课堂导入等于成功了一半。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遵循新课程标准,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不直接教授学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知识,而是先利用课件为班级学生展示“横木在电线杆上上下晃动”的情景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能使横木固定不动呢?以此种生活问题开展教学,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指导班级学生积极讨论;待课堂讨论后,有学生回答:在晃动的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几条边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就可以稳定横木了。之后,教师可依据学生所讲使用电脑演示完成这一操作过程,并顺势引入新课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率。

二、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从本质上来讲,数学学科知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故现阶段,教师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提前熟悉和了解教材内容,并积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从抽象、枯燥的公式、符号中解脱出来,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实践课堂教学中,由于本节课的课堂知识比较抽象化,学生自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自主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故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课堂知识,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中的一些生活用品或建筑物,并鼓励其积极开动脑筋,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形状,使其于脑海中形成抽象、立体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图形,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同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角的分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其自行捕捉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使其在脑海中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单单依靠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积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接,将现代化教育手段渗透到实践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多面的优越性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整体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课堂知识之后,为了加深班级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与记忆,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画、动画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将数学教材中抽象的、代表特殊含义的图形与符号直观化、形象化地呈现出来,通过多媒体图形动态性的平移展示,增强学生对“图形平移”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对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搜索,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增添活力,开阔学生视野,使其能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培养和发展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此种教学现状,本文笔者建议教师小学数学四年级实践课堂教学中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依据教学内容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同时也可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秦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2):97.[2]张荣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好家长,2015(1):196.[3]张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海峡科学,2014(4):96-97.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育人育心,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愉悦情境,进行心情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苦囗婆心地讲解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的现象。这是因为师生的心向不一致,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这根调控杠杆,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形成乐观愉悦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1.调控情绪。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讲课有条有理,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在学习活动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如“三角形�冉呛汀币豢蔚牡既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高涨,笔者�用了猜一猜“三角形�冉呛褪嵌嗌俣龋俊闭庖蛔钗�直接、最有效办法引入新课。它既能极快地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又使学生产生兴趣,进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地。(1)让学生相互竞猜。教师手上分别出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全体学生竞猜这三个三角形�冉呛透魇嵌嗌俣龋空庖簧杓剖亲プ⌒⊙�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有意让学生竞猜:以上三种三角形的�冉呛筒灰谎�(多数学生误为钝角三角形�冉呛妥畲螅�,以此激发学生不甘失败的好胜心理,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2)让学生动手实验。由于学生在上场竞猜失利后不甘心,促使他们在实验中去发现。学生产生疑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吗?此时,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智力活动异常活跃。于是,老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心理状态下进一步验证以上三种三角形的�冉呛褪欠褚谎�。总之,教师应极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2.挖掘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素材,教师们应积极认真去挖掘。如笔者在教学“倍数与因数”的课堂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写出6的所有因数1、2、3、6后发现,1+2+3=6,又回到6本身。

二、预设客观情境,进行自评教育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已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折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主要�用以下形式。

1.在发问后自评。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因为学生的发问是思考了的结果,而教师的提问只是为了使学生思考。学生的发问比答问更值得教师和同学们的鼓励评价。发问后还应让学生分析比较,及时反思,从而对学习方法和心态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减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如教学“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大屏幕上的中国国旗(尺寸大小不一样的三面),这时大多学生发问:“老师,虽然这三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看上去比例很协调、很美丽的。”有个别学生质问:这三面大小不一样的五星红旗究竟哪里相同呀?笔者抓住这一极好的时机对学生的发问予以积极的评价,同时也让大家进行自我客观的评价。接着,笔者用方格把这三面国旗全覆盖,让学生分别数一数三面国旗的长边与短边各是几格?长边与短边的比都是多少?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新知识。

2.在创新后自评。创造性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我们不但要提倡创造性地教,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教育指出:要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可采取激励办法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地从各种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最佳的独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笔者用“李大妈按年利率5.85%存了3000元钱,到期共取回了3877.5元,李大妈这笔款存了几年?”这道题来测试学生的解题策略。笔者把学生列的算式都一一板书并及时地给予评价,接着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中获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心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巧设障碍情境,进行挫折教育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就会出现某种失败的心理挫折,此后教师所要讲究的接触方式就是及时鼓励。只有鼓励才能帮助学生转化受挫的心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取不同的方式,使之尽快在克服挫折后获得重新尝试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1.巧设障碍。教学中可巧设一些似是而非的、有意让学生一时陷于学习困难的失败情境,其实就是教师故意为难他们,目的在于教育他们懂得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有失败,从而帮助他们调整自视过高的不良心理。如笔者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课前巧设一场师生判断比赛(指名数学科代表上台在黑板上任意写出一个最简分数,让全班同学与老师判断这些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副班长做公证员用计算器验算)。在学生没有发现规律前总是将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判断结果总比老师慢。这样设计是有意让学生比赛失利受到挫折,并让学生在学习挫折中产生质疑。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暴露错误思维过程的机会,又是为学生对自已的学习能力评判有个正确的心理暗示。

2.迎战挫败。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迷茫挫败的感觉会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使他们产生郁闷急躁、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厌学。这时教师要巧设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信任、期待”的情感去影响他们,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望的眼神,把师爱的阳光和雨露洒向每一位挫败者,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寻找教训并激励他们迎战挫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我们真心专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一样能从公式、定理、性质、规律、概念、例题等这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出我们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素材来。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领域中掀起了一股新的教学风潮。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对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解读,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在此过程中被强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固定却又灵活。本文将对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现状上加以分析,以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要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从而发挥出教师学生主体之间的双向作用。

【关键词】以学习为中心;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我国的应试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受考试文化以及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由此产生的课堂教学问题也成为了阻碍新课改推行的重要原因。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结果轻能力,重教学轻引导,重答案轻思维提升等弊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确立,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致使课堂教学就是生硬的知识点灌输。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兴起,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显示出优势地位。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环境有限,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等,所以,在教学活动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此种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探索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上看,大多数教师对现代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数学教学,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限制,所选取的多媒体资源对完成教学目标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的明显,在学校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乡镇小学,在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更是显示出了不足,这对于推行新课改,强化教学效果等都有一定的困难,对此,采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地探索新知识,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体现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良好地进行下去。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认清自己在课堂上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条件,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景,对知识点加以梳理,确立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对于学习,一直将兴趣作为学生重要的启蒙老师,只有学生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去探究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问题就成为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恒量变。问题的提出是需要思考的,并且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会有一个强烈的解答渴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创新,通过巧妙地安排和制造问题,以激发学生的主观探究动力,从而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完成教学目标。

2.2学生主动学习,积累新的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良好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并且正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要加以鼓励,并指出此种做法的实际效果。例如,比较分数大小,通常做法是通分,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分子的大小,而有的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其他的尝试,通过得出小数的方式,分析出分数的大小,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创造性的伟大。综述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主观学习意识,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为此,要积极地推广和使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以使小学教学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碰撞,产生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导致教学的犹豫与模糊。有很多老师会把“有效”简单地理解为“大题量训练”,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也有一些老师会忽视教学的本质,形式大于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上会伤害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真正理解的知识内容的一个过程。而对数学教学来讲,要能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教学有效性观念较差。很多时候,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会利用课余时间来解决。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课堂上学不会、做不完的,课后老师会补,产生了惰性。2.教学手段单一。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不绝于耳。尤其是学期考试之前,让学生大量做题目,重视当前的成绩,而不顾学生以后的培养和发展。3.教师必须参加的活动太多,打乱了教学计划。为了教学任务,教师可能会利用学生活动的时间进行“补课”,对于小学生来说很不情愿,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反感和厌学的情绪。而且这样的教学效率很低,教师只管教,却不管学生的学。4.教师教学的形式大于内容。包括提问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不能随机应变,让数学从思考变成欣赏,从“做”变成了“听”,却忽略了数学本身就需要想象和逻辑,需要动脑动手。

三、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立足课堂,转变理念,向40分钟要质量。(1)培养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合理的引导,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可开展“以生帮生”的活动,营造学习的氛围,突出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差生与教师间的“对立矛盾”,减少直至消灭孩子们厌学和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2.立足课堂,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形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课堂增色很多,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但不能喧宾夺主;多媒体的使用要有合适的内容。例如:有一个边长为6宽为3的长方体,6个面都涂有红色,问如果切割成长为2宽为1的小长方体以后,这些小长方体中有1面有颜色、2面有颜色、3面有颜色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这种需要学生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的题目,可以采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观察,进而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巧妙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3.立足课堂,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听数学”为“做数学”。俗话说: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做的过程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的能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能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个道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后,只能余1根或2根,不可能余3根。通过学生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确保了学习的有效性。这样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积极尝试、探索的数学学习精神。(2)教师语言应简洁,教学内容要简约,联系实际生活,以便学以致用。首先,教师的引导、提问、讲解及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精练、简洁、准确。其次,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合理地处理教材,去粗取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挖掘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如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节时,基于学生的经验可以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完成生活中有关的简单的计算题目。可模拟超市买东西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也让学生体会了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要以积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数学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让数学课堂“教之有效”。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用题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解答应用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锻炼语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数学教学规划,便于开展数学教学工作.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呼声越来越高,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选取了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性.

一、自主探究模式相关概念论述

从自主探究模式概念的界定、特征的论述、常见的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如下论述.

1.自主探究模式的概念

自主探究模式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其内涵,对其内涵的理解通常从“自主”、“探究”两个方向进行,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之下,将学生主体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在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实际动手操作、互相交流讨论、提出疑问和猜想、得出结论并归纳的过程中形成一些数学概念并学会一些数学知识.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具有创新性和互动性,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

2.自主探究模式的特征

自主探究模式的特征主要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其一,趣味性.自主探究模式从学生体验的角度来看会更具备趣味性,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趣味性是激发其探究欲望、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足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探究活动中来.其二,实用性.实用性是指自主探究模式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具备比较强的实践功能和可操作性能,只要具备可操作、可实践的性能才能够真正确保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其效果.其三,交互性.交互性是指在自主探究模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学生两方面产生互动,并且两者之间的地位不存在高低的区别,应当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

3.自主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前在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其一,指导型.指导型自主探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模式,通常是在开始探究活动的时候将需要探究的问题直接提供给学生,或者是将与问题有关的材料提交给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得出问题并开展探究最终得出结论或者答案.其二,自由型.自由型是指在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减少对学生的探究行为的约束,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利和自由,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但是这种模式需要在学生具备独立完成探究任务的前提下方可开展,并且在探究任务完成之后需要出具相应的调查报告

二、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通过自主探究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积极性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当深刻地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具有比较普遍的抽象性、逻辑性,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进行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自主探究模式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果教师在开展自主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将会很好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自主探究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将会更好地教会学生解决、探究问题的方式,而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解题技巧和题目答案,并且在培养学生解题方式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产生与形成,因此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策略

1.巧妙创设情境,开展自主探究教学

巧妙的创设情境是教师开展自主探究模式的首要任务,只有创设出能够让学生欣然接受、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才能够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确保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开展.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制造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关注数学问题;还可以通过引入新概念、事物,使其与传统概念、事物相背离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228除以5的得数为多少,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发现按照已有的数学知识无法解出这道题的答案,于是就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随着老师来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丰富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室设备来创设情境,开展自主探究教学.

2.提升引导点拨有效性,开展自主探究教学

一方面,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引导点拨的意义,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自身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具备更为丰富、有效的引导点拨方式,例如通过口头点拨、猜想比较、验证猜想等方式来开展点拨和引导.比如,在对《小数四则计算》这一知识点进行复习的时候,教师应当注重点拨引导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首先向同学们提问,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举出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并在黑板上板书,以此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3.重视解题技巧的训练,开展自主探究教学

应用题的解答是非常注重整体思维的一个过程,尤其是对多种思维尚处于建立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教师更应当在充分发挥其自主探究性的前提下对应用题解题技巧进行规范、加强训练.首先,应用题解题第一步可以概括为审题,教师应当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何为审题,并且引导学生学习审题.第二步则可为分析数量关系并作图;第三步则是思考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步骤;第四步列出式子并进行计算;第五步进行验算并作答.只有在充分明确这一系列的应用题解题步骤的前提下,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才能够顺利将自主探究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总而言之,将自主探究模式运用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反思和总结,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一、角色扮演激活数学探索兴趣

“角色扮演”来源于电脑游戏,玩者自己作为游戏中的一个人物,或者为游戏中的主角操纵命运主线,通过故事剧情牵引使玩者能融入主角所存在的一个世界里,通过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最后取得了胜利(单机版),或成为受到网络其他玩者尊敬的英雄(网络版)。角色扮演游戏目前玩者很多,我们将角色扮演游戏的主要理念―――角色扮演移植到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角色扮演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思路。怎样使学生在课中扮演一种角色呢?首先要利用信息技术把一系列问题都嵌入一个网络情景之中,并让学生参与到情景结构之中的发展主线。

二、菜单式选择优化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探索性数学学习方式最重要的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就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建立一些模拟网站,将学习的素材、方式方法等内容纳入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处理信息等能力。教师不是把知识或结论像配置好的“快餐”那样为学生供应“现货”,而是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利用网页课件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加工处理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使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实验和主动思考上,优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方式,实现了个性化教育

三、活用教学软件提升思维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都会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正是教师只醉心于关于课件的制作,忘却了或者不知道有更好的教学软件辅助教学,为课堂教学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例如:“几何画板”是一种几何辅助教学软件,具有很强的几何图形生成和变化功能,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应用“几何画板”,可以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使抽象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在单元复习或者学期复习中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图。思维导图是一款简单易操作的软件,学生很容易学会并加以运用,而且特别适合高年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试着利用思维导图对某单元或者全书知识网络的整理,并可以拷贝回家研究复习或者完善补充,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提升了思维品质。实践证明,通过“几何画板”“思维导图”等简单易操作的学习软件的公开展示,并让学生尝试着使用,对其学习能力、思维品质都会大大提升。

四、网上资源增强数学活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建议: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表现出来,它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为此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上数学活动课《网上购书》时,一开始教师就在网上给学生提供购书的网上书店―――当当网上书店,学生发现网上书店不仅书多,而且书的价格还打折,怎样坐在教室里购买自己喜欢的书呢?于是教师就创设网上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自己付钱购物。这时候可以进行师生交互,当有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远程接管选定的学生机,辅导学生学习。当学生想买几本书时,发现付钱过程中有困难时,同学们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获得帮助,共同发现,深化了对多种付钱方法的理解,如此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提升了生活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十篇]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是教育者在工作中探讨的热点,有效的课堂教学创新在我国开展的比较晚,但教育者却积极投入,在有效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学生在有效课堂教学中,也能把自己的学习欲望及能力都展现出来。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心尽力却收效甚微,多数学生的成绩没有明显提高,枯燥的传统教育模式使一些学生对数学这门课失去信心。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也很欠缺。再者,当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乏。有的学生自主学习态度不明确,除主观原因,也有教育本身的因素。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的教育还没有走出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效果被传统教育观念所束缚,这大大影响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各个学校依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失公允。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在此教学环境下,有效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不到发展。不仅如此,当前家长只看重成绩、名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缺少家长的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要想让有效教学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开展,首先要解决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学习有效的教学策略,打破束缚自观念得到转变,才能让有效教学顺利实施。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从以往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在工作中不断改变自己,使自已的教学能力逐步适应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发展。有效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但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改变,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每一名学生,也直接影响有效教学是否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有效教学创新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而教师是课堂知识传播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是学习成绩。教师课堂上精彩的讲解和对学生的引导,会让课堂充满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使原本枯燥的数字成为学生解题的动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发展的首要条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在不断进步,教师要想跟上这个步伐,就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每一堂课的教学都精益求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但能推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发展,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与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分不开,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善于开动脑筋和使用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讲解教学大纲的内容时,也要结合具体内容,把各种数学解题技巧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不断地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引导学生做完练习题后对不同类型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总结,让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贯穿。只有这样,才能让有效教学的研究策略得以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根据数学课中的教学内容,使用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还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和电子信息相连。因此,教学也要和现代高科技紧密相连,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引发学生更广泛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面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深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接受能力,适当安排课外教学活动,改变以往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有效教学研究策略发展的重要创新举措。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创新策略的研究是我国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给学生带来极大益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学生课后的负担减少。在有效教学实施后,学生得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会让教师工作压力得到缓解。有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还需教师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通过实践经验进行创新。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当前,在小学教学课程中,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结合了思维理解和逻辑推算等方面的学习能力,时常会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十分困惑,难以理解数学内容。同时,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一定的创造性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如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难点教学上的优势是各大学校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应用,希望以此增强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给予一定的关注。

一、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趣及生动的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综合水平,教学内容的正确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单调的数字游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结合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开展合理有效的教学课程。对于数学中难点教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具体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的认识与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字相加、相减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良好功能,采用卡通人物的个数来表示数字,相加即运用动画效果加入卡通人物,相减即卡通人物消失。在教学内容上引入卡通人物,即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二、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现代的教学实践中,自主探究是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学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还应扩展课外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教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而课外自主思考与动手实践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学生时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从而阻碍了教学实践的开展,此时结合多媒体设备即可以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实践资源进行完善的整合,使学生对内容有着清晰的认识,如利用word、excel、ppt等信息技术可以对知识进行合理的分类,再通过在多媒体上进行思路展现,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验。

三、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推动学生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难点的有效掌握,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学生合作活动,可以推动实践学习的有效开展,此时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内容的收集和开展合作活动的平台等方面上。例如,学生在开展合作活动时,针对特定的主题,可以在互联网设备上查找到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另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设备可以将合作的主题、任务的分配等内容进行一定的展示,使学生明确教学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开展良好的分工与交流。同时,对于学习任务的重点及难点内容,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一定的陈列,通过分类展示,可以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施学生的自我检测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下,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不同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其中的一个普遍运用即是多媒体设备可以开展有趣的课堂练习。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大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单一的讲解,而学生则是坐在位置上聆听课堂内容。传统式的教学课堂缺乏一定的学习氛围,而且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设置有趣的课堂练习,其中让学生上讲台当一次“小老师”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具备充分的认识,同时也要提升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掌握程度,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了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难点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并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实现创新型的教学环境,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数学教学小论文

关键词:

多媒体,低年级数学教学,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低年级学生不感兴趣。然而,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集图象、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比较”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

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影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和教具能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能达到,也浪费很多时间。低年级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现生动、直观的画面,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一年级的简单的加减综合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鱼缸里有4条金鱼,又买来3条黄金鱼,再舀走2条,还剩多少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抽象,利用计算机,我把它制成了动画,事情发展的全过程清晰地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思维有了依据。深刻地理解了“又买来”、“舀走”的意义。列出综合算式就容易了。学生口述算式的意义与掌握运算顺序也就不困难了。

三、运用多媒体降低难度,理解概念。

低年级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教学“时、分、秒”时,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的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

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突破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从而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四、运用多媒体扩充信息,增加密度。

借助多媒体辅助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复习、练习课中由于课内外时间总量是有限的,超量过度训练,使学习差的学生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只能就事论事,无暇顾及有效地反省。也会使学习好的学生长久地停留在此阶段,客观上延缓了上升的速度。它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教师在课前把复习、练习的知识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它收入的信息多、快,节省了时间。

总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求知心态。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进一步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至今已25年,也有一些教学

心得体会

。我认为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应立足于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控制作业数量及难易程度,同时注重对七年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下面我就七年级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供广大同仁斧正。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教好初中数学的先决条件。七年级学生进校后对数学的直接兴趣还不浓厚,为此要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勤奋努力,为祖国建设、社会繁荣、个人生存而努力学习好数学,向学生介绍数学的社会意义、实验价值和广泛应用,告诉学生“它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学大纲》)。同时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如:我国的数学家对“方程”、“勾股定理”、“圆周率”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关键是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兴奋点多、模仿能力强,因此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设计教案。如:开展学习小组间进行答题比赛;互相质疑,a组提问题,b组解答等。是学生学得轻松,且能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的。同时,教师在设计学生学案时,对知识的.设疑、渐进,对例题设置必要的障碍,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二、 循序渐进,快慢适当,培养学生的恒心与毅力

初中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从数的运算逐步上升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运算的全程教学,同时具有渗透性的特点。如:集合对应知识作渗透安排,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以及归纳、演绎、转化等的教学思想方法也是先渗透而后逐步深入介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就应循序渐进、快慢适当。从七年级开始就应重视三方面先慢后快的的教学设计:①、中小学衔接教学中,从非负数引进负数,完成有理数运算教学放慢;②、整式加减、整式乘除运算进度放慢;③、第二学期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使学生逐步从数、式运算过渡到图形分析教学进度放慢。从全程教学来看,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教学进度放慢,赢得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进度的飞跃;整式乘除进度的慢,提高了对乘法公式的进一步认识,赢得了因式分解教学进度的快;几何入门教学进度的慢,为平面几何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各阶段的特点,编制检测题,对学生进行考查,使各类学生在不同的起点反应自己的最佳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个别中、差学生进行辅导、点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数学的恒心,增强学习数学的毅力。在教学中,我们在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同时,有机地运用渗透式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求新,这样既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又能使他们独立思考与创造力得到锻炼。

三、 掌握特点,及时点拨,培养能力

七年级代数教材除了具有渗透性特点外,还具有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及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从有理数概念的建立到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的导出,乃至代数式的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的介绍,都是用归纳与演绎想结合的方法安排。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既重视指导学生从实际的具体事物归纳出概念与一般法则,又重视在归纳中引导学生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概括。而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多开展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能力。

由于知识基础和教育环境的差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开始时,容易出现不明显的分化,表现在注意力分散及互相抄袭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集体辅导,也要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点拨,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对解题格式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习惯。

另外,随着学习数学兴趣的形成,学生的自觉性也得到了提高,部分学生对课堂45分钟的数学教学已感到不能满足求知欲望,我们可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一些数学课外书籍,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对七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快慢适当,逐步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及自学能力,这将会对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经济数学教学论文

经济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通过分析经济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

关键词:经济数学 教学

高等数学课程在经济各专业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专业本身的学习、应用还是后继学习都非常的必需。

但是,经济数学基本上是理工类高等数学的压缩和简化。

它一方面试图把大量的基础的高等数学知识介绍给学生,一方面又受课时较少的限制必须精简内容,于是普遍采取了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

虽然也能学到不少高等数学知识,但是在数学素质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而数学基础较差的文科学生,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勉强应付考试,谈不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更谈不到数学素质的提高。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讲解固然不能忽视,教师对基本理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讲解,以及本门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这能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有限教材知识讲授上,而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资料,给学生一个广阔知识空间,把课堂讲的有限知识与知识的无限接合起来的决心,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意识。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经济数学课程最明显的是下面两个问题:1.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别较大。

高等数学历来以其概念的高度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推理的精确性而为人们所推崇。

但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有数学思想和计算能力。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新生入学的基础差别相对增大,而且大部分的数学基础也相对薄弱。

学校的文理分科,使得一些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选择了经济专业,即经济生可以逃避自己的缺陷,更不重视学好数学了。

因此,在大学中要求经济生学好起点更高的高等数学,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

2.经济数学课程教材建设不完善 。

经济数学课程面对紧缺的教学课时教学难度和教学内容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是个相当有争议的课题。

如果偏重内容理论讲解、理解,势必会对数学基础要求较好,难度也比较大,当然就会忽视应用,对经济专业的学生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会望而却步。

如果偏重实践应用实例,结合经济背景,必然会降低对数学难度的要求,那么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就变成了苍白介绍,如果说数学的意义是开拓思维,提升素质,那么这个就很难达到了。

改进的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明确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根据数学学科的历史、特点、作用和发展,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经济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从总体上来看开设经济高等数学的目的和要求大致上有两方面:(1)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初步应用;(2)培养和加强经济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和能力,提高经济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两方面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只有通过前者才能实现。

但对于经济学生来说重要的应该是后者。

当然学习数学的意义不仅是因为数学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它能赋子人们一种特殊的思维品质。

对经济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素质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正适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因此,经济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十分必要。

2.经济数学教学原则以理解为主。

由于经济学生我们不是培养数学研究者,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式。

经济学生往往觉得高等数学不可理解,难以接受,许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显然,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改变这种状态,使学生感到可以理解,并且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

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步,我们认为:师生要有共同语言。

由于经济生具有文学优势,倘若教师能将数学语言尽量文学化、艺术化,以致讲数学让人觉得讲诗一般,定能大受经济专业的学生的欢迎。

3.改善教材内容与改进教学方法。

在经济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删除过于繁琐的叙述,用既准确又简单的描述代替。

如微积分中极限的,概念学生难以接受,用通俗易懂的概念代替完全是可行的,因为它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

经济生数学底子差,不擅长逻辑思维,所以教学中尽量降低论证的要求,侧重学会数学知识的运用,但要注意并非取消证明。

课堂讲解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

教学中要着重讲解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揭示问题解决的思想和方法,突出“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另外要改变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思维留出时间和空间,避免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心理和思想懒惰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申红卫,常胜伟,申小琳,经济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2]王殿元,徐名扬,经济数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2】

【摘要】经济数学是经济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对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社会对人才规格的不断变化的需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重视经济数学教学有利于我们培养的人才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

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经济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将从经济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经济数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改革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社会实践

一、更新经济数学教学理念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先导。

高等教育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和现代经济社会的新型需求,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已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共识。

就经济数学而言,其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基本沿用过去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模式,这对培养学生具有较系统的数学知识是有效的,但它的重理论、轻实际;重连续、轻离散;重经典、轻现代的弊端已明显制约了现代高等教育对现代经济人才的数学素质培养。

经济院校数学教学理念的定位要从数学教育体系演变进程中找出它的发展空间,以弘扬数学多维价值为基本出发点,以市场经济活动所需要的数学为根本落脚点。

从经济院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完善性定位;从有利于各专业知识的发展定位;从促进学生认知和实践的能力定位。

只有依此科学定位做为指导,达到因人、因需、因材的施教和学习,才能使经济院校的数学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经济院校中,一般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经济数学课程。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一、注入时代元素,彰显数学魅力

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但本身也具有特有的魅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枯燥的数学教学,而是要引入一些时尚流行元素,让数学教学更具时代气息,与生活接轨,彰显数学教学的魅力。

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的魅力,从心理减轻恐惧,激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1.注入生活这股活水。

生活的外延等于教学的外延。

唯有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数学教学才能具有生机与活力。

脱离生活孤立地进行数学教学只能是机械地记忆概念、公式与定理,解题时也只能是机械套用,更不能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

用生活这股活水来浇灌数学之花,可以增强教学的亲切感,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引进现代技术。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开创了数学教学新格局,将黑板变成多彩的屏幕,将单一的文字或语言转换成图文声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事物中,使得数学教学更加具有现代气息,富有动态感,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

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的互动过程,要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就需要在教师与教材上下功夫,发挥教师的正面导向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数学教学穿上时尚的外衣,显示其独特的魅力,这样都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性与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学有收获: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能力

兴趣是前提是基础。

兴趣不一定代表成效。

我们要在激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培养思维,提高能力。

(一)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生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宝贵资源,同时也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在实际运用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实践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实践情境中,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而达到活学活用。

这样的教学不再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要想真正地学好数学,只是记住几个公式、会推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知识得以重组重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肤浅层次的简单记忆,而是深层次的本质理解,真正实现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二)传授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改提倡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再事无巨细对大小知识点进行全部讲解,而是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探究。

教师则要由保姆型转为引导型,要扶放有度,加强方法指导,以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扶:要对学生进行扶持引导,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探究。

放:要在时间与空间上给予学生主动权,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与思维的时间,有发表个人见解、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探究真正成为学生的自我活动

只有在扶与放之间找准平衡,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构建,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解决一个问题可能只是简单地运用了一个或几个公式或定理,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代表着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使学生基于自己的数学基础与现实生活所提出来的难以理解的问题。

这能暴露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可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满足于学生能够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可以是自己所不理解的问题,也可以是存在疑问的地方。

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价值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认清问题,达到对知识的本质认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逐渐学会提问。

教师要高度重视,加强引导,让学生提出更多具有价值的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杜娅 单位:贵州省正安县第一中学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有关数学教学的论文

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下是“数学教学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

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12×3+4=12×7=84(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

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一、如何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或生活出发提问题,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产生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数学学习,特别能感受到数学发展的过程与成果。

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到学生的讨论中去。

平等的参与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鼓励作用,教师的热情态度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还能提高学生对待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严格的自我督促、合理的自我评价,这样既可以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又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的练习需要老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差异,也有共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心理,不同的学习方式,这些问题都是会实际存在,所以,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种类的练习,题目覆盖面要广泛,以调动绝大多数学生认真参与为目的,方可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只有提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数学课照本宣科,课堂效果很差,提问时学生也不愿意回答。

如果采用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和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相比之下,多媒体课件多变的色彩、声音和图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轻松的自由的心态下接受数学这门学科,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如何保证辅导过程的有效性

辅导对数学教学来说,是一项核心内容,它和课堂教学一样重要,对学生的辅导主要包括个别辅导、小组辅导、班级整体辅导。

个别辅导是指根据班级内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如在课堂上的关注、一对一讲解习题等。

小组辅导是指面对一批相当数量的,学习水平比较接近的学生,根据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和共有的学习特色进行分组,统一讲解与订正,小组讨论等,还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交流。

班级整体辅导是指以班级为单位,先设置练习题,测试完成后,统一进行点评。

三、如何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做不同的评价,无论方式如何,评价结果应该是鼓励性语言,这样才能正确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并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其次,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他们的自信心如何、是否具有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可以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习惯。

总之,有兴趣才会有关注,有关注才会有动机,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对数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兴趣点。

“好奇”是青少年的天性,他们对新奇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基本需求。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轻松自由地接受新知识。

作者:吴汉卫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实验高级中学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摘要:近些年来,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这种教学的形式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去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也可以让他们去探究知识的根本并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以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辅助教学。今天我们就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和意义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既然说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那么什么是数学建模呢?它指的是通过用数学的思维来进行计算,并用计算的结果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二、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

建模的思想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应该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创建教学的情境,理论联系实际

要想给学生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首先我们的教学要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众所周知,数学的思想本来就是从我们的具体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数学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生活的实际进行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举例而言:在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进行一个统计,然后计算出总和,再除以人数得出平均数,平均身高为1。31,平均体重为30kg,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我们的学生去进行思考“咱们班的平均身高是1。31米,那是每个学生都是1。31米么,平均体重是30kg,那么每个学生都是30kg么”,学生们肯定会进行否定,那么咱们班的平均身高1。31米说明什么呢?说明有的人是高于这个数,有的人低于这个数,他们的平均数就是1。31。在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再趁热打铁,咱们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是2800块,那是所有的教师都是2800块么?这个2800代表的是什么呢?是平均的工资水平。这种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具体生活的情境中对知识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也让他们知道在对总体数据进行统计的时候“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构建数学的模型

在我们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公式和定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带领学生去进行探究,而是让学生去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构建数学模型是不利的,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去积极地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的模型呢?首先,在学习一些定理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去积极地进行探究,这条定理是怎么得来的,在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举例而言:学生们都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肯定会说还是把几个面的面积进行加和啊,也就是两个底面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两个底面是园,面积好算,侧面的面积怎么算呢?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果把侧面展开侧面就是一个矩形,它的宽是多少,它的长又是多少,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复进行了探究、讨论、验证、计算,这不就是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么。

(三)引导学生使用严格的语言去进行描述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说话没有逻辑,在说着a现象的时候会突然转到b现象,中间没有过渡,也没有依据,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就需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在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有一个严密的逻辑和推断过程,例如:小明同学有10块钱,小红同学有8块钱,因为他们拥有的总金额是18块钱,一共是两个人,所以可以得到他们的平均金额为18/2=9。这就是依据有着逻辑的语言,有数据的初始状态和计算过程,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运用这样的形式去进行描述,这样数学建模思想才会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对于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感受到了知识的起源,自然记忆起来比教师灌输给自己的那些知识要更加牢固,数学的成绩自然也就突飞猛进;其次,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以前的时候学生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很难想到用数学的思维去进行解决,例如“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可以容下多少水”这样的问题,以前学生们都会想到拿着水桶称一下重然后再盛满水称一下重,这种形式比较繁琐而且一旦水洒出来一点就导致了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先计算一下水桶的体积,它的体积不也就是能够装下的水的体积么,帮助学生切实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总述

小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不是学生通过一朝一夕学习就能获得并进行应用的,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努力,去找出最好的方法来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数学知识真的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孙丹。浅谈小学数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策略与意义。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xx(11)

[2]陈立华。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吉林教育:综合,20xx(4z)

作者:王爱新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向阳小学

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运用恰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信息、体验数学问题。情境即一定时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学习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规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指将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应用

情境即一定时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学习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规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指将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一、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原因

数学对抽象思维要求很高,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很低。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教师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具体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怀着期待的心情去学习数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运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能够比较直观地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中列举生活实例,会使小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实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的心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运用现实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使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意识,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与问题思考

(一)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思考

1、让情境源于生活,将数学与实践相联系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当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将变得不再是任务,而变成一项活动。此时学生最易接受新知识,并感受到学习的趣味与作用。

2、让情境高于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创设一些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情境,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3、让情境回归生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根本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所在。

(二)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应注意的问题思考

1、运用生活情境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并学习数学。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情境符合学生的真实生活,不能假造情境。运用生活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2、运用生活情境要注意生活情境的健康纯洁性教育事业是德智体全面的教育,德育更是居于教育的首要地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也要兼备对学生品德的教育

3、运用生活情境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强调生活情境的运用,而忽视了旧知识与新知识互相导入的关系,这样会因小失大。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教学导入阶段的应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大量充斥着数学情境和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从生活的经验方面出发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讲授“平均分”部分时,拿出4个苹果给两个同学分,甲同学3个,乙同学1个。学生认为不公平,因为明显一个多一个少。从甲同学处拿走一个给乙同学,这时每人两个苹果,学生就会觉得公平了,因为两个人一样多。在此时引入“平均分”。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生从中体会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通过导入类似的实际生活背景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数学在小学生们心中枯燥、乏味的印象。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数学例题讲解上的应用

在数学例题讲解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善于运用生活情境来说明数学问题。例如,在讲授“人民币的认知”时,可以在班级分成小组举行购物活动,让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扮演文具店售货员,其他同学去购买文具,在买东西的乐趣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人民币的使用价值,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生活情景在数学课堂的运用,也可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自主的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生活情景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理念要求。运用恰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信息、体验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产生数学兴趣的同时,也训练了数学思维的能力。例如,女生玩的跳绳活动,要进行分组,有20个女生,要分成6组,每组几个人?女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但在数学作业中出现的与实际相关的问题却错误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学生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和一门学科,不能去联系生活,也缺乏数学的思维。所以,教师要注重生活情境方法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机会,适时适当地创设情境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标签:最新 数学 教学论文 题目 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