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小花文档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 其他范文

最新《再见了,拖拉》读后感500字通用(八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再见了,拖拉》读后感500字篇一

汪大刚是个对错分明、心地善良、像个男子汉一样的阳光好少年,他的爸爸开始也是一个好爸爸。但他经不起诱惑,让一个女骗子给骗了。被骗后,他的爸爸汪立群改过从良,当上了个体出租车司机,后来汪立群接了一个大单,到机场,一次挣了一百多元,但那个客户的一只提包落在了他的车上,他就把提包交给了机场的公安部门,还报告了他挂靠的公司。后来才知道那个提包里有十几万现金,还有重要资料,那个客户是个美籍华裔,他隆重的感谢了汪立群,还惊动了记者。就因为这件事,汪立群成为了“文明市民”。但还是没有吸取以前的教训,几年后又一次上了骗子的当,成了吸毒人群,还跟那些犯罪同伙绑架了汪大刚的好朋友周薇薇。但周薇薇很信任汪立群,就因为她的一句“汪叔叔”,让汪立群改过从良,重新做人。

现在的社会上,非法分子很多,常常有偷窃、绑架类似的事情发生。我真搞不懂,人心都是肉长的,为什么那些歹毒的人那么凶狠无情呢?

坏爸爸好爸爸,是对一个父亲的评价。

我觉得我的爸爸是一个好爸爸。他很爱我和妈妈,从不酗酒,也不会回来对着我和妈妈发脾气。唯一一点就是——抽烟,爸爸一天能抽2包烟,劝了他很多次他都不听。我曾在书上看过,一个人每抽1包烟(20支)就能减少11秒的寿命,我把这个事情跟爸爸说了,他只是敷衍的“嗯”了一声,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爸爸都爱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坏爸爸还是好爸爸。

这本书情节曲折紧张,故事起伏跌宕,想知道最后的结局吗?就让这本书告诉你答案吧!

《再见了,拖拉》读后感500字篇二

我所教的科目是地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广泛涉猎专业知识外,我更喜欢文史方面的著作。有时候知识就是这样,“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是坚信“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的。 当你讲解我国 34 个省区简称由来的时候,当初哪里会想到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渝州”就是古时的重庆。阅读后无意间收获的惊喜无形中又为我提供了攀登“人类进步阶梯”的动力。

漫长的暑假,提供了宝贵的阅读时间,我愿在书的海洋中度过这段时光,乐此不疲。宋词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早在学生时代,“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无不在我心中种下了求知的种子。而今,当一本《宋词三百首》捧在手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想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人世间最能让人感动而又让人泪下的莫不是一个“情”字,“情”的描写透露于字里行间。在词中,我读到了情怨、幽怨与哀怨,无论是“别来不寄一行书”(晁冲之 《临江仙》)、“渐行渐远渐无书”(欧阳修 《木兰花》),还是“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晏几道 《阮郎归》),妻子对书信的渴求那是对丈夫无声的关切,也许大丈夫当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赖更与何人说。

有一种等待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李清照 《元日》),有一种思念叫“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蝶恋花》),有一种期望叫“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 《浪淘沙》),有一种欣慰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正是因为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笔下的文字,才会撩拨人们喜怒哀乐的心弦,引起共鸣。

除“情”的描写细腻外,宋朝的词人们,在文字的推敲方面,也有值得人佩服的地方。贺铸《蝶恋花》中“数点雨声风约 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向人们展现的是“微风轻吹,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停住;夜色朦胧,一弯淡月静悄悄地悬挂空中,云彩在幽幽地飘来飘去”的景象,一个“约”字,风雨相约,风来雨住,映射出一种和谐的美。宋祁《木兰花》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出了一幅争春、闹春、春意盎然的画卷。

张先也是一位工于词句的典范,他在《千秋岁引》中也写出了“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的佳句,正是梅子青青的季节,雨点轻轻,风却狂暴。不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擅长对“影”的描写, “张三影”的由来便是因为以下词句 :

a。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

b。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青门引》

c。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木兰花》

浏览词句之余,意外的收获总是有的,读书的乐趣有时也在于此。有一首歌叫《寂寞沙洲冷》,苏轼在《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有这样的句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不正是歌名的出处吗!?那么当你读到欧阳修《蝶恋花》中“庭院深深深几许”、张先《千秋岁引》“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时,你会不会想到琼瑶剧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书的海洋中你能感受到自然的“春夏秋冬、风霜雪雨”,也能体会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愿乘一叶扁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也许会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再见了,拖拉》读后感500字篇三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哈姆雷特》,鲁迅的《铸剑》,一个十分典型的复仇故事,与《哈姆雷特》有很多相似之处。

小说一开始描写少年眉间尺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平常的夜晚,他被老鼠咬锅盖的声音骚扰的无法入睡,于是,便爬起身来捣鼓那只老鼠。后来,他一不小心踏死了那只老鼠,他又不禁生起怜悯心来。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夜晚。当晚子时过后,眉间尺就满十六岁了,即将长大成人了。母亲告诉他关于父亲之死的秘密,并将父亲留下的宝剑传授给他,希望他能够改变自己“优柔的性情”——哈姆雷特式的性情,用这把宝剑去杀那个杀死父亲的仇人——国王。就这样,这个刚才还在与老鼠搏斗的少年,将不得不担负起刺杀国王替父复仇的使命。

通过复仇行动,故事的主人公由少年长大成人。而这一过程的催化剂正是复仇行动所需要的仇恨、勇气和力量。复仇使他的意志成人化了,但他的身体拒绝长大成人,抑或是身体本能在拒绝承担成年人的仇恨。在关键时刻无意的摔倒,致使自身远离了复仇对象,正如哈姆雷特的犹豫一样,无意识中逃避着复仇使命。

小说中的“黑衣人”在眉间尺的复仇行动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他有一种非凡的坚定和果断,充分成熟的男性气概。这些恰恰是年轻的眉间尺所缺乏的。与《哈姆雷特》中老国王的鬼魂类似。他是对眉间尺复仇精神缺失的补偿。

是恨,是复仇的愿望,而不是爱心、义气、同情之类的情感,将眉间尺与“黑衣人”联系在一起。“黑衣人”关注复仇本身,只关注复仇行动的有效性。他对复仇以外的情感不感兴趣,或者说,他已经摒弃了除仇恨之外的一切的情感。“黑衣人”就是复仇意志本身,是眉间尺的复仇手段。作为复仇手段的“黑衣人”的确是以其奇特的,却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完成了复仇的使命。

在故事的最后,为了完成复仇,眉间尺、黑衣人和王君砍下了头颅,在沸腾的大鼎中搏斗,最终同归于尽。被煮烂的三颗头颅,在鼎中混作一处,无法分开。王的廷臣只好将三颗头颅骨跟国王的身体一道埋葬。

文章结束了,却让我迟迟不能走出文章,鲁迅用一个古小说的“新编”既表达了百姓向暴君复仇的热望,又含蓄地写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痛苦。在饱受列强欺凌的旧中国,又是个人情绪和民族感情的完美结合。那神秘的黑衣人。正是鲁迅的化身,强烈的复仇的心理在鲁迅的心中,就像一个光明的使者,指引革命的前进。

《再见了,拖拉》读后感500字篇四

记得一年前读这本书时,也许是因为心不够静,总是一目十行,很多句子只是扫了一眼,而今再读时,一字一句地读,心便真实地沉浸到这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沉浸到这淡淡的却又似铅一样沉重的忧伤中。

最初认识到顾城,是看到他对爸爸说的一段话:“爸爸,我最神往的地方,就是你年轻时去过的西藏。我认为没有一个梦境,是睡在现代化的摩天楼里,它总是隐藏在云深雾浓处,冰山雪岭中。越高的地方,越接近天国。”看到这段话的那一瞬,我振奋了,仿佛在布满齿轮的城市,在狭小混乱的街巷中看到一个会唱很多安静而悲壮的歌曲的灵魂抬头凝望着接近黎明的天空,我听见他说:“我要心。”哦,是的,是的,我们的心在那最纯净的雪域,在那会盛开大片大片格桑花的布达拉宫的山巅,在那最接近天国的地方。

在中考后,爸爸说要带我旅游,我便站在中国地图前,长久地看着西藏,长久地看着那块青紫色的版图,可是我放弃了这次去西藏的机会。因为我不知道,当我看到现代化的、被柏油马路分割得支离破碎的西藏时,我有没有接受幻想瞬间崩塌的能力。西藏在我的心中已然太过神圣,寄托了太多我的梦境。它如今现实的样子,我不愿、也没有勇气看到。或许,顾城也是这般,他一生都没有踏进西藏一步。

顾城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凝视雨云下忙于搬家的蚂蚁,在护城河里游动的蝌蚪和鱼苗,在屋檐下筑窝的燕子和觅食的麻雀…… 可他不太凝视人,似乎人是种令人生畏的动物。就像。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学会凝视现实。他一直神往古老的文明,崇尚清新的梦幻。只有在那远古的梦境中,他的眼睛,才有星云的流动。

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他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心爱的白纸上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画下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未来,画下因为热爱未来而熄灭的心。他说:“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可是,他没有领到蜡笔。一个读过太多书的人,一个太过敏感而细腻的人,一个憎恶现实、与自己用幻想建起的世界相依为命的人,再多走一步,便会是整个生命和世界的坍塌。他在自己想像的完美世界上付出了所有的情感,然而这爱,却像最透明而清脆的琉璃。

或许,他也曾挣扎着想要融入现实。他曾这样写过:“我像孩子一样,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徒劳地要把泡影,带回现实的陆地。”是呵,我明白,倘若让他接受现实,让他放弃那些从梦海深处升起的远古的梦境,对他来说,无异于毁灭。是的,在激流岛,一切还是真正地毁灭了。爱,把新鲜的死亡带来。像顾城这样透明而脆弱的生灵,无论如何都不适合整日出没于霓虹闪烁的地方,不适合在金融界赚大把大把的钱,不适合影视歌三栖,不适合政坛勾心斗角,也不适合活到七老八十、子孙满堂地坐着等待老死。惨烈而决绝地拒绝在锈蚀的死亡上寻找一丝生的空间,或许是他最好的选择。

我愿意相信,天空和海上迸溅的水滴会覆盖一切,覆盖那无法寻找的坟墓。我知道,那时,所有的草和小花,都会围拢,在灯光暗淡的一瞬,轻轻地亲吻他的悲哀。

《再见了,拖拉》读后感500字篇五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在五百多年前,哥伦布使用此刻看来是极其简陋的航海技术穿越大洋,并安全返航,以此来证明"世界是圆的"。他们在茫茫大海中折腾了71个昼夜,发现了第一块陆地。哥伦布深信他沿着地球的另一个方向来到了印度,而实际上,那是之后被命名为"亚美利加"的新大陆。不管怎样,在哥伦布之后,"世界是圆的"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常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把自我头脑中已有的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或者认识调动出来与之进行一个广泛的比较,确实感到经济全球化汹涌而来,同时也深感自我知识的匮乏,同一个时代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我竟然在自我狭隘的小圈子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实在是令人震惊和羞愧。

几个世纪后,弗里德曼来到了真正的印度。他发现,那里的人们在顶尖学府里理解教育之后,已经掌握了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世界仿佛又骤然变平了——鼠标点击之间,在印度就能够轻易调动遍布世界的产业链条。这就是《世界是平的》所描述的"全球化3.0"。

弗里德曼不愧是记者身份,他用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全球化,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象在看电影,也有点象在读一篇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但读完之后,冷静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读到作者本身并不是经济学家,因为他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过于随意,有时为了生动就舍弃了真理,所以你不要太过于认真,需要去伪存真。

弗里德曼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异常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可能我们已经不能辨别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他认为此刻的社会必定抵挡不了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在《世界是平的》一书出版之前,他已经是美国公认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世界是平的》更让他赢得了大师的声誉。

弗里德曼对环境问题表示了高度的关注,指出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经济的不合理发展,但同时指出解决环境问题还是得靠科技,人类必须走一条科技提高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道路。我是读不太懂这本书的,但还是收获了紧迫感。深感国家要强大,要走出狭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场徘徊的囹圄,还是得靠人才。应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浮沉,国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我的命运。此时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西方学者说的那句话:“中国需要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更需要比尔盖茨”。

本书也提醒了我们,在铲平的世界竞技场上,我该如何提高自我,让自我永远坚持很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1).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尤其是电脑方面与自我工作和业余爱好有关的新技术、新软件;2).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3).不断地学习了解世界设计领域的新动向和潮流,同时丰富自我的管理知识和提高管理水平;4).不断地了解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否则,自我有随时在平坦的竞技场上站不稳的可能。一句话:准备好自我,随时迎接新的挑战。

当前,中国正在走一条科技兴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二选择。不仅仅中国需要科技兴国,需要科学发展,任何国家都需如此,因为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游戏规则。

《再见了,拖拉》读后感500字篇六

一辆破旧的“1988”,一个奇妙又伤感的相遇,一段段模糊又清晰的回忆,组成了一次既定的旅程。转动的车轮带动车子驰骋,一回首便几百公里;转动的年轮带动岁月轮回,一转身便是数年。多少人在懵懂天真的童年向往着少年,躁动不安的少年憧憬着青年,忙碌茫然的青年之后惶恐着时间。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流沙对希望被西风带走的植株说“你走吧,别告诉别的植物其实他们是动物”。

当我们真正从自己狭小的空间中挣脱出来,却发现这个光明强大的世界有时候是多么黑暗与无力。我们坚信“邪恶不能压倒正义”,但“别人可以定义正义和邪恶”;我们义正词严地说“我的道路自己来规划”,但也许却是“别人规划出来的时候把我们圈进去”;即使我们的生命顺风顺水,也注定要用最后一次失败来宣告成功,就像跳高运动员比赛一样,即使他已经是冠军,他也会选择继续尝试直至结束。

小说中温和却怀揣着伤感经历的路子野和有着一份不正当职业并有身孕的黄晓娜阴差阳错又似乎自然地成为了旅途上的伴侣。他们的心是向往自由的,和所有渺小的年青人一样。他们曾在这个危险的花花世界里辗转,为生计为情感做着愿意与不愿意做的事。路子野和他的同伴以不同的速度在生命的道路上奔跑,他目睹了哥哥、儿时的玩伴、少年时的初恋和这辆破旧的“1988”的改装者在他的前方摔倒并永远地离去。而娜娜把她的孩子托付给路子野,这个孩子将陪路子野一道,在自由中感知世界,质疑世界,并和这个世界交流。

和路子野一样,每一个沉寂的灵魂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一旦心中幽深的山谷有了追寻远方、渴望生存的呐喊,它便会带我们飞向自由,飞向天空。我们在高耸的云端俯瞰人寰,见证了一场场悲欢,然后会说:“哦,这就是世界的轮廓”。

我们走在别人趟出来的道路上,一边成长,一边目送着朋友一个个远去,祈祷再见不会是永远。最后发现只剩自己。

我们懂的越多,就越像这个世界的孤儿,隔离在人海之外。

但不管我们终将走向哪里,至少当我们含泪问自己时,还能说“我没有迷路”。

静心知路,勿忘初心。

《再见了,拖拉》读后感500字篇七

我们的童年是什么?也许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但是,读了《戴小桥全传》之后,我知道了。我们的童年是五颜六色的,是金色的。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我的童年……

这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具体的描述了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一起的故事。也反映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严格的,严谨的。更坚决的说是丝毫不给孩子放松的机会。

比如戴小桥就是一个例子,白天上学,晚上做完作业,就要弹琴,弹完琴就要吃晚饭,晚饭吃好了就要睡觉。就这样,一天就在没有休息的一天里过去了。

如果说老师是戴小桥们的哥们儿,你们信吗?也许你们会不信,但在这本书里,是有的。那位老师就是毛老师。你们肯定在想,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老师给该有多好呀!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只要在学校,这样的老师到处都有,不是吗?

作业不会,老师会细心的教我们。受伤了,老师会关切的问你一声“你没事吧”。这些老师不就像你的哥们儿一样关心你吗?

仔细去读《戴小桥全传》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故事!

《再见了,拖拉》读后感500字篇八

余尝读吴文木之《儒林外史》,其书儒者之种.种,光怪陆离,众生百态,不一而足,或吝啬,或迂腐,或势利,或恬淡,或浑雅,比比皆是也。

吝啬者如严监生之属,迂腐者如马纯上之类,势利者则五河县人之流也,恬淡者如庄征君,浑雅者如虞博士,文木老人皆述之以笔,其历历者如在目矣。

另有如五十五回述盖宽及其邻翁于雨花台绝顶望江上舟船之往来,红日之西坠者,愚窃以为殆有谓也:其述江船之逡巡者,非谓时人之去而后人之来,寓述往追来之意者乎?而落日之谓非喻礼乐文章之颓废也欤?噫吁兮,聊聊数笔而一至如是之思者,此所谓文木之高妙也。

夫难平者事也,无尽者欲也,而皆出于人,是知世间善恶,皆自人出。夫人者无有穷而欲者无有尽,功名富贵,朝夕挂念,焉之此虚妄之物终为无益也?徒费尽心情,误尽流光,莫如啸傲林泉,梅妻鹤子,快然自足,极娱游于终日也。

且夫古之君子,温文尔雅,雍容敦厚,以正其身而推及人,行不言之教,助礼乐之闻,岂如文中之类,礼乐不行,教化不兴,惟知皓首穷经以为仕途,及仕则未知何谓仁义也,无论唐诗宋词文章辞赋也,而尽日所见惟黄白之物,所闻皆为官之道也。是以有泰伯祠群贤毕至,以复旧时礼乐之教化者,实文木之喟叹也。由是知之,八股之为害甚矣!

呜呼,圣道之不传也久矣,礼乐之不兴也亦久矣,而世人愚昧,不解名利之属终为虚妄,日追夜逐,靡有朝矣!夫庸知濯足沧浪,醉舞明月,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之乐也欤?余既怅然,故虽有不才而敢不竭鄙诚以为此文者哉?

标签:最新 再见了 拖拉 再见 见了 读后感 500字 通用 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