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小花文档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 其他范文

最新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精选四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一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 32×12=答案 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

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二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让学生观察画面,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三

解决问题

第1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75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多种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已知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我们班的彭远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今天来到书店,准备买一本字典和一套书。(出示例1图)

提问:一本字典和一套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买1套书比1本字典贵多少元?

②买1套书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提问: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生口头列式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加减法的一步计算问题。

(2)彭远手里拿出100元递给售货员。

教师:看到彭远买书的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揭示课题:说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彭远解决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小组探究:小朋友帮彭远算一算,要买1套书和1本字典,售货员应找给他多少元呢?试着把你们讨论的每一步算式写出来。学生汇报交流,并在投影仪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种:

方法1:100-27-43=30(元)

方法2:100-43-27=30(元)

方法3:27+43=70(元)

100-70=30(元)

(2)理清思路,明确方法。

提问: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算吗?

指名让学生解说每一种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小结。

要求应该找回多少元,我们可以从100元里依次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用连减法计算;也可以从100元里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之和,先算加后算减。无论用哪种方法,这道题都需要计算两步。

2教学例2

(1)教师:彭远不仅爱学习,而且还是家里的账房先生呢!你瞧,他把爸爸妈妈的收入、支出都记在账本上了。出示表格:4月1日到15日的收支记载。

4月1日  爸爸工资收入920元

4月1日~14日  支出680元

4月15日  妈妈工资收入970元

4月15日~30日  支出550元

结余

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彭远家收支的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求出4月1日至15日彭远家结余了多少元呢?

独立尝试解决,全班交流得出以下方法:

920-680+970920+970-680970-680+920

(2)在表中补充4月15日~30日的支出记载。

提问:现在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出“到30日还有多少元”时,教师说明:“到30日支出后剩下的钱就叫做结余。”

(3)小组探究:现在已知15日~30日支出550元,你能帮彭远算出4月份的最后结余吗?

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各种方法:

小结: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彭远同学解决了4月份他家的收支结余问题,真能干!

提问:你们看,彭远家4月份的收入和开支合理吗?为什么?

教师:彭远家一个月的工资除了安排生活开支外,还有一部分结余,说明他们家的生活安排合理,也许这也有彭远这个小账房先生的功劳哟。我们学好了数学,也可以当好家里的小助手呢!

三、课堂活动

(1)第74页第1题。先让学生发现信息:小明从家乡到重庆,坐汽车行了120千米,坐火车行了270千米。学生提出问题,再独立解决后交流。

(2)第75页第2题。学生先观察图,明确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再独立解决。

(3)第77页练习十一第4、5题。

四、独立练习

第76~77页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五、全课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觉得解决加减法的两三步计算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第1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页例2。

【教学过程】

1出示例2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位叫彭远的同学非常认真,他仔细地记录了4月份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以及他家的支出情况。

你对统计表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教师:彭远同学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那么你能帮彭远同学想想办法算出他家4月份的结余吗?合作交流,学生可能有如下算法:

(1)一项一项依次算:920-680+970-550=660(元)。教师加以启发、引导,还有其他算法吗?

(2)先算收入,再依次减去支出:920+970-680-550=660(元)。

(3)先算收入,再算支出,最后用收入减去支出:(920+970)-(680+550)=660(元)。

学生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种方法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只要你积极动脑、认真思考,你一定能想出许多办法来解决。

第2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例3、第76页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综合应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某小学五(2)班有个小小图书角,原有图书52本,后又买来20本,当天被同学借去10本。图书馆现有图书多少本?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你列式的理由。

(2)商店里每天卖出电脑30台,卖出的彩电比电脑少6台,3天卖出彩电多少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1观察例3的情景图

学生说说从图上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你准备做几根长绳?几根短绳?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小组的同学。(4人1小组,组长做好记录)

2学生介绍做跳绳方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根长绳,1根短绳:4+4+2=10(m)

或4×2+2=10(m)1根长绳,3根短绳:4+2+2+2=10(m)

或2×3+4=10(m)只做5根短绳:10÷2=5(根)

或2×5=10(m)只要学生方案合理,都给予肯定。

3教师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动脑,一定会想出许多好的、可行的办法。

教师:这么多的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76页课堂活动

实物投影仪出示:“逛公园”。

教师: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小利家买门票要多少元?

5+5+3=13(元)

5×2+3=13(元)

教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练习十一第10题

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应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排除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树立能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信心。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学生自己小结。

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自学、互学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x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x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反馈测评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标签:最新 新一 年级 下册 解决问题 教案 精选 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