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小花文档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鉴定范文 > 自我评定

我最崇拜的名人

这就是我最崇拜的名人————鲁迅。

上中学时就开始接触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散文,但至今我都认为,鲁迅的作品被编进语文教材是一场灾难,在支离破碎的讲解中,我对这个传说中的一代文豪产生了怀疑,没有感动也没有震撼。事实上,在多年语文课堂的教化之下,学生很难再保存几根敏感的文学神经。老师用分析学生作文的方法解读先生的作品,最终把那些写得无比深刻的作品简化成了笔法比较成熟的学生作文。及至到了大学,每个中文系的学生都明白,鲁迅这个作家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阅读鲁迅作品,这是本科阶段中文系学生开在课外的必修课,这个专业毕业了,对鲁迅知之不多是很丢人的。读研一来,“重读经典”课上又重点分析了先生的三篇小说,读研,说是深造,但说的确切点,是在补课,补本科时落下的课。

对于鲁迅,人们从来都不吝惜“最”这个夸张的字眼,他拥有现代中国最深刻的心灵,最敏锐的思想,最坚强的斗志和最独立的精神,我认为,鲁迅的价值,绝不仅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他还填补了中国历史上的一项空白,他用自己的人格和艺术浓墨重彩地塑造起一尊凡俗之神。

世纪之交时,似乎为了继续向世人证明他脑后的反骨生得有多漂亮,王朔炮制了一篇《我看鲁迅》,此文取得了预期的轰动效应,有人表示了反感,也有很多人表示支持和理解,认为此文是对多年来神化鲁迅不良倾向的一次反拨,此观点一出笼,立刻应者云集,他们显然为王朔的荒唐文章找到一个堂皇的理论支撑,长期在鲁迅阴影下的学人好象大大出了一口恶气,大有说出“心里话”的痛快和欢畅。但神化鲁迅,一直到今天,我都认为这是鲁迅研究学者做的最成功也最有价值的一件工作。中国恰恰需要这样一尊神。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不缺神灵的国度。各种各样的神灵都在这个国度里找到了自己虔诚的信徒,人们在吃饭的灶台上都供了一座神。迷信和崇拜是中国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民间传奇里,死去的恋人多半会化作神仙,这里面寄托着大家对神灵世界的向往和迷恋。这些神灵,是最虚幻的真实,拥有实在的权力和至上的威严。中国人是畏惧神灵的,私下里说了“大不敬”的话,要忐忑上半天,深怕众神显灵,自己遭到报应。长期以来,中国人缺乏有质量的精神生活,缺乏一种“高尚”的敬畏。我们对神灵的膜拜和景仰,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惘惘的恐惧,怕天不下雨,怕闹水灾,怕贫困。

鲁迅作为神,是独一无二的。

他是现实之神,不象寺庙里的神一样虚无飘渺。

他是脚踏实地的神。他吃饭也睡觉,不是漂浮于蓝天白云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我们需要这样一尊神,他不是借助政治力量、伦理情感和世俗幻想登上神祉的,他不可能给信民带来丰收或富足的希望,他手里紧攥的只有两样东西,那就是艺术和人格。我时常在想,漫长的中国的历史中,有没有哪个人是凭这两样东西的完美融合成为神的?没有。中国神的身上,大多寄托着人们对好日子的美好理想,期望在虚幻的膜拜中收获实利。鲁迅作为神,显然不具有让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的魔力,但他终于成为神了,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让人欣慰的奇迹。

我对鲁迅先生始终存有几分畏惧之心,我称之为“高尚”的畏惧。今天,我越来越感受到政治的力量正在削弱,在私人场合里,我听到过很多关于领袖人物的褒贬,网络上类似的调侃更不鲜见,如今,在私底下,中国人是敢说话的。但是我发现,很少有人搬弄鲁迅的是非。还有一个看似奇怪的现象,无论是学府里的文人一脸严肃地为文学大师排座次,还是网络上嬉皮笑脸的网民关于文化偶像的。

标签:我最崇拜的名人 自我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