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小花文档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2023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感想8篇(优秀)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感想篇一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今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感想篇二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全世界人民也不会忘记,法西斯暴行早已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南京大屠杀中的惨绝人寰,爱好和平的人们记忆犹新、永生难忘。历史记载: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残忍地进行杀人比赛——两人从无锡的横林镇,杀到常州的火车站、镇江的句容城、南京的紫金山下,一个杀了106人,另一个杀了105人;由于分不清谁先杀到100人,于是两人以杀150人为新的比赛目标……听到这样的故事,回忆惨痛的历史,每个人都会强烈谴责侵略者对人权野蛮的践踏。

国家档案局公布的最新资料片《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中,有几位普通人面对大屠杀的表现令人敬佩,也令人深思:南京一家照相馆的小学徒罗瑾,冒着生命危险,拷贝日军军官送来冲洗的罪行照片,秘藏在寺庙当中,辗转同学吴旋之手,终于保存到抗战胜利,成为南京军事法庭审判的一号证据;金陵女大收容所的程瑞芳,白天不停工作,为难民撑起千疮百孔的“保护伞”,晚上就着昏暗的灯光,含泪记录侵略者暴行,挣扎写下心路历程,成为中国版“安妮日记”……这些珍贵资料片,记录了中华民族心灵上永远的创伤,更让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无可辩驳。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就会在灵魂上生病。然而,确有人得了健忘症,确有人的灵魂已经生病:比如,日本右翼分子始终在遇难者“30万”这一数字上大做文章,以此为突破口否认南京大屠杀;又如,日本篡改教科书,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谎言”……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绝不容许否认历史和任意篡改!

《人民日报》今天(12月12日)刊发的《重温历史记忆,不忘砥砺前行》一文指出:国家公祭,意味着公祭活动将从个体记忆、家庭记忆、城市记忆,上升到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世界记忆。把家殇、城殇变为国殇,就是为了表明中国人民牢记侵略战争曾经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忘却苦难的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确实如此,国家公祭日警示世人别在灵魂上生病,已经生病的必须赶紧治疗,切莫讳疾忌医,一条黑路走到底。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感想篇三

20__年12月13日,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首部国家公祭地方立法——《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也于今日起施行。

1937年,侵华日军野蛮侵入了南京,那是一场历史悲剧的开始。我们无法忘记那一年留给我们的血淋淋的教训,数十万同胞被残忍杀害,枪杀,活埋;无数个无辜的童年被残忍破坏;无数位少女被侮辱奸杀......

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从1987年的1756人到20__年的400多人,20__年仅存100人,再到现在的不足百人......每当一位幸存者离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照片墙上,就会有一盏灯熄灭。

这不禁让人想到这样一部电影,它是关于日军侵华战争中国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电影,名字很特别,叫《二十二》。这部电影的“前身”是一部短片,叫《三十二》。片名减少的“十”,并非为了片名更加顺口,而是这部电影所纪录的人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从纪录片筹备时的三十二人,到开拍时的二十二人,再到公映时仅剩的八个人......数字越来越冰冷,也越来越无奈。

令人心痛的是,这些历史的亲历者,有的等到离世都没能等来日本政府的一句道歉,而日本却在一些国家大肆宣扬自己才是历史的受害者,将二战原子弹伤害的实物送往欧美各大二战纪念馆中陈列,将中小学历史课本删除近代侵略历史,这些百般狡辩的无耻姿态,不只是对历史的诋毁,更是对人性的侮辱和践踏。

我们无法知道那场大屠杀对于亲历者们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灾难,也无法体会他们面对那些残忍卑劣行径时心里是怎样的恐惧和愤怒,更无法体会他们即将面临自己死亡、看着亲人死亡有多么不舍和痛恨。

这场灾难在短短六周的时间里杀戮了30多万中国军民,中国永远不会忘记,南京永远不会忘记,这场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永远不能被遗忘,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没有遭受过那些暴行,所以我们也没有资格去代替那些惨死的遇难者同胞原谅侵略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牢记历史,当施暴者矢口否认的时候站出来,告诉他们虽然时间会带走证人,但永远也带不走真相,历史终将是历史,没有人可以更改,也没有人有权利更改。

今天,请让我们一起向遇难者同胞默哀!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感想篇四

又到一年12·13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记录着历史,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上空。

20__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__周年纪念日,也是第__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__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是让人悲痛不已。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南京大屠杀正是我们民族苦难史上最为沉重的一页。日寇横行,国土沦丧,人民受戮,山河残破,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推向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千百万中国人以其血与泪,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百年教训留下了最惨痛的注解。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是苦难历史带来中国的深刻教训。今年是改革开放__年,从“开除球籍边缘”的奋起直追,到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__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史诗般的进步”,迎来了民族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在曾经被侵略者蹂躏的这块土地,在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这块土地,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何尝不是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但历史同样启示我们,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但也要看到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关头,国际形势和国内矛盾纷繁复杂,唯有激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砥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历史担当,才能筑就民族复兴的坦途。

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都有责任去铭记和传承历史,从苦难与辉煌的深刻启示中激发奋进力量,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奋斗的行动。我们应时刻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奋发向上、矢志不渝、报效国家,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去建设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富强,成为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之都。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感想篇五

又到一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记录着历史,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上空。

193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82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是让人悲痛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南京大屠杀正是我们民族苦难史上最为沉重的一页。日寇横行,国土沦丧,人民受戮,山河残破,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推向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千百万中国人以其血与泪,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百年教训留下了最惨痛的注解。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是苦难历史带来中国的深刻教训。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从“开除球籍边缘”的奋起直追,到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4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史诗般的进步”,迎来了民族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在曾经被侵略者蹂躏的这块土地,在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这块土地,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何尝不是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但历史同样启示我们,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但也要看到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关头,国际形势和国内矛盾纷繁复杂,唯有激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砥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历史担当,才能筑就民族复兴的坦途。

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都有责任去铭记和传承历史,从苦难与辉煌的深刻启示中激发奋进力量,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奋斗的行动。我们应时刻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奋发向上、矢志不渝、报效国家,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去建设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富强,成为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之都。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感想篇六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首上个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现在回忆起来,还让我们体会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人民有多么重要。目前很多人对日军侵略洛阳的历史了解不够,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日军到洛阳就投降了”更是可笑及无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实际上日军从1944年5月占领洛阳至1945年8月投降撤出,长达一年余三个月的时间,这一年多的占领,也给洛阳人民造成巨大的伤害及痛苦。下面我们就来重读那段历史。

民国33年(1944年)春,陷于困境的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以夺取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5月5日,龙门之战敌得逞后, 由洛阳地方民团组成的国军第15军和94师守卫的洛阳,成为一座孤堀。面对数倍的日军,洛阳民众和爱国官兵誓与洛阳共存亡。日军穷凶极恶,每日发炮近万发,把洛阳炸成一片火海。

此时,守卫洛阳的是武庭麟将军领导的15军和94师。武庭麟是伊川人,副军长姚北辰是洛阳县人,所领15军官兵多为豫西人。因此,这支军队不愿看到家乡的沦陷,保家卫国的激情高涨,武庭麟号召大家要抱定“杀身成仁”的决心。

5月23日,日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以“防止洛阳古城毁于战火”为名逼迫白马寺的僧人给中国守军送去一纸劝降书,当场遭中国守军司令武庭麟将军严辞拒绝。当日争夺城厢的战斗全面展开。敌人炮兵在安乐窝、周公庙、西关、火柴公司、苗家沟、庄王山、上清宫、葛家岭、五里铺、下园街等处,遍向城内及东、西车站轰击。一天之内向城区发炮约8000余发。

25日,未退出城的部分官兵在十多处街巷与敌血战,终因人数太少,力量悬殊,洛阳沦陷。

在保卫洛阳的整个战斗中我军阵亡1万余人,受伤被俘三千余人。突围后,我军仅存官佐316人、士兵1795人。洛阳民众在日军的轰炸中被炸死近万人。

洛阳沦陷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改“洛阳”为“福阳”。有人说日本国名中有一个“日”字,而洛阳谐音“落阳”,在意思上与日本国名相克。在随后的一年多占领期间,洛阳陷入无尽的痛苦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表《停战诏书》,侵略中国的日军开始逐步投降。8月18日,日军在民主街的东北运动场(今老城区民主街的老城体育场)向中方缴械。8月18日深夜,驻洛日军缴械的消息传至老城,军民欢声如雷,大家纷纷燃放爆竹,结队游行,高呼口号,人群经久不散。10月30日,侵洛日军全部缴械。在被日军蹂躏1年多后,古都迎来了新生。压抑了1年多的洛阳人迎来了久违的欢笑。

20xx年5月2日,日本僧人岩田隆造(iwata ryuzo)在河南洛阳“万人坑”遗址跪拜诵经、祈祷忏悔。当年日寇侵占洛阳期间,日军在这里集中弃埋了无数中国劳工和抗日志士。 70岁高龄的日本僧人岩田隆造来到洛阳,前往“万人坑”遗址、日军血洗500村民的王山寨等地祈祷忏悔,对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感想篇七

1937年,侵华日军攻破南京前夕,20多位留守南京的正义外籍人士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以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为界,在战火中的南京市中心设下一片“安全区”,先后庇护了25万多名南京难民,使他们免遭杀戮。

江东门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介绍,为了纪念这段“无国界”人道主义感情,从20xx年起,纪念馆在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前夕,都会组织国际和平徒步活动,“边走边看,重温历史,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

当天的徒步线路全长8.2公里,环绕当年的“南京安全区”边界: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出发,途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拉贝故居、鼓楼医院、宁海路5号、宁海中学最终回到南京师范大学

只是,随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年事已高,在徒步的队伍中,越来越少的“老面孔”令人黯然。不过,尽管已年过九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今年仍坚持参加了徒步活动。在儿孙的搀扶下,老人颤抖着为魏特琳女士雕像系上围巾,“魏特琳小姐,我又来看您了!”

魏特琳是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一名美籍教师,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不顾个人安危,放弃离开南京的宝贵机会,在如今的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保护了上万名妇女和儿童免遭伤害。

当时年仅10岁的葛道荣和两个弟妹,就是在魏特琳等国际友人的保护下,躲过屠戮的幸存者。尽管过去八十多年,葛道荣对这段恩情依然刻骨铭心,“魏特琳小姐给我们的是‘涌泉之恩’,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是‘滴水’相报。”

在今年的徒步队伍中,也有更多年轻人和外国友人的加入。

19岁的奥地利高中毕业生linus mayerhofer,是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的一名国际志愿者,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他告诉记者,“从今年八月份来到南京,通过志愿者工作,对南京大屠杀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以实地探访来感受这段历史我觉得更有意义。”

“在今日的世界,和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通过了解历史,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的内在含义。”正在南京大学任客座教授的德国海德堡大学日耳曼学系burckhard duecker教授,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各国年轻人愿意‘接近’历史,这是一件好事。”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感想篇八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习近平说过,“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要守护和平,是唯有爱国之心才能实现的。

守护和平,常存爱国之心。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

守护和平,常行爱国之事。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心怀善念,与人为善,将守护祖国和平,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己任,坚决反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

守护和平,永立爱国之志。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我们要树立爱国之志,祖国是生而哺养的伟大母亲,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要努力奋斗,把护卫祖国、守护和平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国强必霸的逻辑不适用,穷兵黩武的道路走不通。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标签:2023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 国家 公祭 仪式 观后感 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