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需要我们怎样做呢?我认为,首先是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其次是在行动上要坚决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做到以上两点,必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那么,如何在思想上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如何在行动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呢?
先谈一谈在思想上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个人,他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将对他产生重大的影响,他的世界观决定了他要走的人生道路;同理,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过去,我们国家在发展问题上也走过一段弯路,但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中总结了一些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和教训说明了一个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认识过程、都有一个实践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因此,要在思想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应该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弄清楚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呢?简而言之,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它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要想在思想上牢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仅仅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那是远远不够的,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认识,要想树立这样的意识和进一步提高认识还需要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与所在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等相结合。我认为,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仔细研究和分析提炼。
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那么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呢?以前讲过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做一个四有新人,这些具体的标准在今天看来并不过时,它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细化。那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国家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好处呢?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国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的文明在不断进步。
二、怎样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呢?我们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好经济建设是第一要务,只有国家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才能够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充分的思考人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事实证明,我们正在探索的这条经济建设道路方向没有错,取得的实效很明显。
三、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回答这个问题,不管是一名普通公务员还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抓住“公仆”的涵义,只有你树立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并且是这么去做的,你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够理解到位,看得见、摸得着。
四、对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阐述得很清晰。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在认识中要搞清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做好五个统筹,要想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
诚然,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学习一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都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本身就能够与时俱进,同时也说明只有不断的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够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
其次再谈一谈如何在行动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相对于传统的发展观,是宏观经济管理指导思想的一次飞跃。实现这种认识上的飞跃实属不易,但更难的是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政策法规中和工作行动上。下面对如何在行动上落实科学发展观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制定科学的业绩考核办法。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但各级政府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方式对经济发展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遍观各种破坏环境、非法开采资源、重复建设的项目,往往都或明或暗的表现出一些政府行为。以往,对各级政府的考核过于强调gdp的增长,对环境和资源保护虽然也很重视,但缺乏考核指标,导致各级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效益,重项目轻环保,重资源开发轻资源保护,教训极为深刻。因此,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要让各级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管理经济社会,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是万万不行的。说到底,政府是由各单位、各部门组成的,落实到单位特别是政府职能机构,就是要对工作的成效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科学的业绩考核办法。最近,从铜仁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推行的业绩考核办法来看,说明我们的工作已经向前迈出了第一步。
二、需要全方位的创新并且敢于创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需要全方位的创新,这包括了方方面面,从创新内容看,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还包括了理论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从创新主体看,不仅要求企业创新,政府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军队、各社会团体都要创新。从创新形式上看,不仅鼓励原始创新,还鼓励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就是鼓励学习型创新。这一点对于创新来说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我国许多方面还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情况下,更应将学习型创新与原创型创新相结合,凡是能拿来的一定要拿来,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拿不来的和外国没有的要组织自主创新。这样做可以提高创新效率,少走弯路。三、从细小处促进和谐,讲究效益的科学性。我们究竟是以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还是单纯的以gdp的增长为目的,这是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之一。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比如我们铜仁地区工商局正在开展的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细小处促进和谐。由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改革,使政府和企业由过去长期只重生产不重效益的计划经济思维转向以追求效益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思维,应当说是一大进步,但如果只追求效益而不考虑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就迷失了发展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使经济的增长与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呢?就是要通过经济增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是讲究效益的科学性,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通过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提高宏观经济综合效益,全面促进社会的和谐。
四、正确认识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关于2010年人均比XX年翻一番的目标设定,比以前的指标更高,也更符合实际,特别是用人均指标来指导各地区的规划更加科学。因为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各地区之间存在区位差异、自然差异、资源差异、市场差异和经济基础差异,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可能是均衡的,必然有快有慢,有高有低,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也是必然的,市场经济就是通过这种发展的差异引导人口的流向,一步步实现城市化的。经济发展慢的地区人口会向发展快的地区流动,从而使自己的人均经济水平与发展快的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当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完全依靠这种市场引导,必须由政府进行适度的调控,以避免经济在地区空间上的失衡,造成长期的不经济。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但对这种加快应有清醒的认识,是要快于这些落后地区原有条件下的发展速度,而不是要使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快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个别有条件的落后地区可能做得到,但希望多数落后地区做到这一点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五、巧用经济杠杆去衡量、去比较。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市场经济体系,但仍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许多由政府定价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不能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如土地、矿产资源、水、能源等,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投资的误导。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我们必须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显然,用价格手段来抑制需求、减少浪费比任何宣传教育都更有效,但必须认识到,价格杠杆既有抑制需求的一面,也有刺激生产的一面。对有些产品可以单纯使用价格杠杆进行调控,而对一些特殊产品则应将价格杠杆与税收杠杆和行政、法律手段配合使用才能达到目的。
六、注意节约和环保,要贯彻科学二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容。但保护环境和资源节约应是全方位的,而且应当是科学的。这方面有许多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如保护环境是不是一定要保持自然的原貌?植树造林是不是多多益善?如何优化生态环境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有利?目前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十分混乱,存在大量形而上学的片面认识,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要明确保护生态的目的是使人类有一个可持续的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必须以人为本,不能为保护生态而保护生态,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总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采用一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和宣传教育的手段,全方位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