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召开,北京,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次“关键性会议”,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在中国改革挺进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当下,此次会议被寄予厚望。
会议将会讨论是否要削减消费税,解除对银行和货币市场的管制,打破国有独资企业的垄断等问题。国有企业的垄断已经延缓了通讯等高端产业的发展。所有这些政策都有着相同的主题,即如何创造一个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体,遏制年轻人过快增长的失业率。
笔者认为如何解决中国各求职者技能和期望错位的问题,将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这次为期四天的三中全会要解决的问题。这个会议将为今后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定调。
在过去的三十几年里,中国经济的增长依赖于持续的大规模投资建设,包括工程,桥梁,道路和住宅,从而,造成产能过剩,同时也使中国面临着技术工人用工荒的局面。
周一公布的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对工会领导的讲话显示,保证充足的就业岗位一直是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2003和2008年的会议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倡导一个更依赖消费,服务业和高新产业的经济体。得名于三中全会是因为这是中共领导层每五年的第三次聚会,前两次会议主要涉及领导层人事变动。
虽然政府多次呼吁改革,但中国的经济改革依旧比较缓慢。以消费拉动增长的最大阻力是中国未来的消费主体——年轻购买力薪酬很低。
中国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物质愈发繁荣的时代,因为计划生育的政策,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大都表示不想占用父母养老的钱,但他们自己的工资又很少,远不及欧美的年轻人。更为棘手的是许多年轻人不愿在低端行业如工厂工作,而中国现在已有三分之一的年轻人拥有大学本科学历,这个数字已接近美国。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已经是2000年的五倍。
因为价值观的原因,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不愿在工厂或餐馆工作。对于他们来讲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在政府机关。他们认为这种工作既稳定,工资待遇好,又有权利带来的灰色收入,比如公开募股之前的特殊投资机会或者直接的贪污。
和西方的很多年轻人比起来中国的年轻人可能更幸运,至少工厂和餐馆还需要用工。但经济学家还是很担忧,现行政策不改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如何给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群体。